问:一次性餐具包检测标准2025最新版有哪些?总迁移量测试方法是怎样的?限值又是多少?
答:
一、相关标准列举
1.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2.GB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
3.GB/T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4.HJ/T202-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一次性餐饮具》
5.GB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二、标准内容介绍
1.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该标准对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总迁移量等指标作出规定。一般制品的总迁移量不得超过10mg/dm²,这意味着在特定的食品模拟液浸泡条件下,从塑料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出的不挥发性物质总量在每平方分米上不能超过10毫克。而对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的塑料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不超过60mg/kg。同时,该标准还对其他如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铅含量、脱色试验等指标也有相应规范,以保障塑料材料及制品在与食品接触时的安全性。
2.GB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针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规定了三聚氰胺特定迁移量(SML)限值为2.5mg/kg,甲醛为15mg/kg。当用于生产接触婴幼儿食品的塑料材料或制品时,三聚氰胺的SML进一步降低至1mg/kg。这是为了确保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塑料树脂中有害成分的迁移量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尤其是针对婴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最大程度保障其饮食安全。
3.GB/T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涵盖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在卫生性能方面,对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等指标提出要求,确保一次性餐饮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物质迁移而对食品造成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例如,对蒸发残渣在不同模拟液中的限量有明确规定,以此控制餐饮具中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
4.HJ/T202-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一次性餐饮具》:此标准侧重于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不仅关注一次性餐饮具的卫生安全性能,还对其可降解性能等环保方面提出要求。在卫生指标上,对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以及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制,防止因微生物污染或重金属迁移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在可降解性能方面,规定了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降解率等指标,以推动一次性餐饮具行业向环保方向发展。
5.GB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的基本原则、试验条件的选择、试验样品的制备等内容。在总迁移量测试方面,明确了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选择合适的食品模拟物,如水性食品模拟物、酸性食品模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和油脂类食品模拟物等。同时规定了不同食品模拟物的浸泡条件,包括温度、时间等,以模拟实际使用中一次性餐具与各类食品接触的情况,从而准确测定总迁移量。
三、检测的作用
一次性餐具包总迁移量检测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有效判断餐具在使用过程中,向食品迁移的物质总量是否超标。若总迁移量超标,意味着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可能进入食品,危害人体健康,如某些塑料餐具中过量迁移的添加剂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检测过程一般是依据相关标准,选择合适的食品模拟物,在规定温度、时间等条件下浸泡餐具,随后对浸泡液进行处理与分析,测定总迁移量。这一检测环节,为保障一次性餐具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促使企业遵循标准生产,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