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速冻面点类食品出厂检测标准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GB 19295-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制品
GB 3164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食品生产和经营卫生规范
GB/T 23786-2009 速冻饺子
GB/T 25007-2010 速冻食品生产 HACCP 应用准则
GB 8863-1988 速冻食品技术规程
二、标准内容
1. GB 19295-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制品
该标准规定速冻面米制品的术语定义、指标要求、检验方法及标签标识。明确产品分为生制与熟制两类,指标涵盖感官、理化、微生物及污染物限量。感官要求包括形态完整、色泽正常、无霉变杂质;理化指标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25g/100g,水分、脂肪等根据产品类别设定限值。微生物指标采用分级采样方案,生制产品菌落总数≤10⁵CFU/g,大肠菌群≤10²MPN/100g;致病菌方面,沙门氏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三级采样(n=5,c=1,m=10³CFU/g,M=10⁴CFU/g)。标签需标注储存条件(-18℃以下)及食用方法,原料应符合对应食品安全标准。
2. GB 31646-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食品生产和经营卫生规范
规范速冻食品生产至销售全链条卫生要求。生产环节要求厂区布局合理,车间洁净度满足工艺需求,设备材质符合食品接触安全标准,人员需定期健康检查并执行卫生操作规范。原料与包装材料验收需查验合格证明,禁止使用变质原料。加工过程控制温度、时间参数,速冻工艺需在 - 30℃以下快速冻结,确保产品中心温度≤-18℃。成品储存与运输需维持冷链,温度波动不超过 ±2℃。经营环节要求销售场所温控设备正常运行,包装破损或解冻产品不得销售。卫生管理文件需记录清洗消毒、人员培训、质量检测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 2 年。
3. GB/T 23786-2009 速冻饺子
针对速冻饺子制定专项技术标准,涵盖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及包装运输。产品分为生制饺子与熟制饺子,感官指标要求外形整齐、无露馅,熟制饺子口感无生芯、无酸败味。理化指标规定水分≤35.0g/100g,脂肪≤20.0g/100g(肉及含肉馅料),过氧化值≤0.25g/100g。微生物指标与 GB 19295-2011 衔接,菌落总数≤10⁵CFU/g(生制)、≤10⁴CFU/g(熟制),大肠菌群≤10²MPN/100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风险分级限量。包装需密封防潮,标签标注馅料成分、净含量及储存条件,运输过程温度维持 - 18℃以下,堆叠高度不影响冷链效果。
4. GB/T 25007-2010 速冻食品生产 HACCP 应用准则
规定速冻食品生产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首先进行危害分析,识别生物性(致病菌、寄生虫)、化学性(重金属、农药残留)、物理性(金属异物、玻璃碎片)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包括原料验收(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速冻工序(温度与时间控制)、金属检测(异物剔除)、成品储存(冷链监控)。制定关键限值,如原料肉铅含量≤0.2mg/kg,速冻机出口温度≤-18℃,金属检测灵敏度铁磁性金属≥1.5mm、非铁磁性金属≥2.0mm。建立监控程序,定期记录关键参数,异常时采取纠偏措施,如原料不合格拒收、设备故障时隔离产品并追溯。同时要求建立文件记录体系,包括 HACCP 计划、监控记录、验证报告等,确保全程可追溯。
5. GB 8863-1988 速冻食品技术规程
规范速冻食品生产的基本技术要求,涵盖原料处理、速冻工艺、包装及储存。原料需新鲜洁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蔬菜类需清洗去杂,肉类需检疫合格并修整。预处理工序控制温度(如漂烫温度 90-100℃,时间 1-3 分钟),防止酶活性及微生物繁殖。速冻采用隧道式或螺旋式速冻机,温度≤-30℃,使产品中心温度在 30 分钟内降至 - 18℃以下,形成均匀冰晶结构。包装材料需耐低温、防潮、阻隔性好,包装过程避免二次污染。储存库温度恒定 - 18℃以下,堆垛间距≥10cm,离地≥15cm,定期监测温湿度并记录。运输使用冷藏车,温度控制 - 18℃±2℃,装卸过程不超过 30 分钟,确保冷链连续性。
三、检测项目
速冻面点类食品出厂检测项目涵盖感官、理化、微生物及安全性指标,具体如下:
1. 感官指标检测
检查产品形态、色泽、气味及杂质。形态要求完整无破损(如饺子无露馅、包子无开裂),色泽均匀无霉变,气味正常无酸败或异味,不得检出肉眼可见外来杂质(如金属屑、毛发)。检测方法为随机抽样,自然光下目视、鼻嗅、触感评估,必要时蒸煮后品尝口感(如熟制产品无生芯、无夹生)。
2. 理化指标检测
水分含量:采用直接干燥法(GB 5009.3),称量样品在 105℃恒重前后质量差,计算水分占比,确保符合标准(如速冻饺子水分≤35.0g/100g)。
脂肪含量:索氏提取法(GB 5009.6)提取样品中脂肪,称重计算含量,控制馅料类产品脂肪不超标(如肉馅饺子脂肪≤20.0g/100g)。
过氧化值:滴定法(GB 5009.227)测定油脂氧化产物,反映脂肪变质程度,限值为≤0.25g/100g,超标表明油脂酸败。
净含量:称重法检测包装内产品质量,需符合标签标注,允许公差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微生物指标检测
菌落总数:平板计数法(GB 4789.2)测定样品中活菌数,生制产品≤10⁵CFU/g,熟制产品≤10⁴CFU/g,评估生产过程卫生控制水平。
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GB 4789.3)检测粪便污染指示菌,限量≤10²MPN/100g,超标提示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污染风险。
致病菌:沙门氏菌(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GB 4789.10)采用选择性培养与生化鉴定,沙门氏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三级采样方案判定(生制 n=5,c=1,m=10³CFU/g,M=10⁴CFU/g)。
4. 安全性指标检测
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法(GB 5009.12)测定铅(Pb)含量,限值≤0.5mg/kg(以原料中肉类为主时≤0.2mg/kg),防止原料或加工过程污染。
食品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28)检测糖精钠、苯甲酸等,需符合 GB 2760 规定,如糖精钠不得用于生湿面制品。
污染物:黄曲霉毒素 B1(GB 5009.22)检测谷物类原料污染,限值≤5μg/kg,确保原料储存与加工环节防霉控制有效。
5. 其他指标
馅料含量:针对带馅产品,拆解称量馅料占比,需符合产品配方要求,保障成分真实性。
冻结状态:触感检测产品是否完全冻结,中心温度测量仪确认≤-18℃,避免解冻后二次冻结影响品质。
出厂检测需按批次抽样,覆盖全项目,检验合格后方可签发报告,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及企业内控要求,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