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种植土壤检测标准有哪些更新?土壤检测项目具体包含什么?
答:
一、标准名称
1.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2.NY/T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NY/T1121.7-2014《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4.NY/T1121.8-2012《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5.NY/T1377-2007《土壤pH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1.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该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适用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分类。例如,对于镉元素,在pH≤5.5的水田中,风险筛选值为0.3mg/kg,风险管制值为1.5mg/kg;在pH≤5.5的旱地中,风险筛选值为0.4mg/kg,风险管制值为2.0mg/kg。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如镉、汞、砷、铅、铬等)、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的检测,判断土壤污染风险程度,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土壤生态环境。
2.NY/T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此标准详细说明了土壤有机质测定的方法。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在加热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丰富的有机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保肥保水以及为植物生长提供持续的养分。一般优质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20g/kg以上。
3.NY/T1121.7-2014《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该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土壤规定了相应的有效磷测定方法。酸性土壤采用氟化铵-盐酸浸提法,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采用碳酸氢钠浸提法。浸提液中的磷通过钼锑抗比色法进行测定。土壤有效磷是植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磷素形态,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0mg/kg时,可能会限制农作物的生长。
4.NY/T1121.8-2012《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测定土壤速效钾时,通常用1mol/L中性醋酸铵溶液浸提,浸出液中的钾用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缓效钾则采用硝酸煮沸法进行测定。土壤中的钾素对植物的抗逆性、光合作用以及蛋白质合成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00-200mg/kg较为适宜农作物生长。
5.NY/T1377-2007《土壤pH的测定》: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称取一定量风干土样,按照土水比1:2.5(质量体积比)混合,振荡平衡后,用pH计测定上清液的pH值。土壤pH值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大多数农作物适宜生长在pH值为6.5-7.5的土壤环境中,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某些养分的有效性降低,影响植物生长。
三、土壤检测的作用
土壤检测在种植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检测土壤,可准确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包括各种养分含量,从而合理指导施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检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能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相应修复措施,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土壤生态环境。此外,土壤检测结果还能为土地规划、农作物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