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冷冻饮品微生物检测新规有哪些变化?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4789.2-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2. GB 4789.3-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3. GB 4789.4-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4. GB 4789.1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5. GB 4789.15-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二、标准内容
1. GB 4789.2-2025
该标准规定冷冻饮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与限量要求。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样品需在36±1℃下培养48±2小时。新增规定要求检测前需对样品进行均质处理,均质时间延长至2分钟(原标准为1分钟)。限量标准调整为:雪糕类产品菌落总数≤2.5×10⁴ CFU/g,冰淇淋类≤1.0×10⁴ CFU/g,其他冷冻饮品≤5.0×10⁴ CFU/g。明确复测规则,若初次检测超标,需对同批次样品进行双倍抽样复检。
2. GB 4789.3-2025
标准更新大肠菌群MPN计数法的培养基配方,采用改良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mLST),检测灵敏度提升至0.03 MPN/g。冷冻饮品分类管控要求细化:含乳制品的大肠菌群限值≤10 MPN/g,非乳制品≤50 MPN/g。新增快速检测法验证条款,允许使用经CMA认证的酶底物法设备替代传统方法,但需定期与传统方法进行数据比对,偏差率需≤15%。
3. GB 4789.4-2025
沙门氏菌检测流程优化为两步增菌法:前增菌使用缓冲蛋白胨水(BPW)37℃培养8小时,后转接至RVS肉汤42℃培养18小时。分离培养阶段新增显色培养基(如CHROMagar™ Salmonella)作为可选方案,阳性菌落需经生化鉴定(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及血清学确认。检测周期由原5-7天缩短至4-6天,明确冷冻饮品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4. GB 4789.10-2025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增加Baird-Parker平板与血琼脂平板联用要求,可疑菌落需进行凝固酶试验验证。定量检测限值调整为:含乳脂类产品≤100 CFU/g,其他类别≤500 CFU/g。新增肠毒素检测条款,若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10³ CFU/g,需采用ELISA法检测SEA-SEE型肠毒素,检测限为0.5 ng/g。
5. GB 4789.15-2025
霉菌与酵母检测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替代原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温度调整为28℃±1℃,培养时间延长至5天。限量标准按产品含水量分级:含水量>50%的冷冻饮品霉菌≤50 CFU/g,酵母≤100 CFU/g;含水量≤50%的制品霉菌≤100 CFU/g,酵母≤200 CFU/g。新增镜检确认步骤,需对典型菌落进行乳酸酚棉蓝染色形态学鉴定。
三、检测流程
冷冻饮品微生物检测按以下步骤执行:
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无菌环境下取50g样品加入450mL无菌生理盐水,均质2分钟(含冰晶产品需预解冻至0-4℃)。
2. 梯度稀释:采用十倍稀释法,制备10⁻¹至10⁻³梯度稀释液,每梯度更换无菌吸头。
3. 接种培养: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培养基,菌落总数使用PCA培养基倾注双平板,大肠菌群接种mLST肉汤九管法,致病菌检测执行选择性增菌。
4. 结果判读:菌落计数需排除蔓延菌落,致病菌阳性结果需经生化、血清学或分子鉴定确认。
5. 数据记录:记录培养温度、时间、稀释倍数及典型菌落特征,超标样品需留存原始平板影像资料至少6个月。
6. 报告出具:检测结果需标注方法依据、设备编号及检测人员资质信息,符合CNAS-CL01:2018体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