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锂电池浆料检测标准有哪些?检测流程是怎样的?
答:
一、锂电池浆料检测相关标准
1.GB/T362802018《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浆料测试方法》
2.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JB/T135342018《锂离子电池浆料粘度测试方法》
4.GB/T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
5.GB/T382972019《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
二、标准内容详解
1.GB/T362802018《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浆料测试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浆料的固含量、粘度、粒径分布、pH值等核心指标的检测方法。
固含量检测:采用烘箱干燥法,将浆料在120℃下干燥2小时,计算质量损失率,要求固含量偏差≤±1%。
粘度检测:使用旋转粘度计(如BrookfieldDVIII),在25℃、50s⁻¹剪切速率下测试,粘度范围需符合工艺要求(通常为5000~50000mPa·s)。
粒径分布: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D50(中位粒径)需控制在1~10μm,D90≤20μm。
2.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虽以电池电性能为核心,但间接规定了浆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指标:
浆料一致性:同一批次浆料的固含量、粘度变异系数(CV)≤5%,避免涂布厚度不均。
离子杂质含量:Na⁺、K⁺总量≤50ppm,Cl⁻≤20ppm,防止电解液污染。
粘结剂含量:PVDF(聚偏氟乙烯)占比需通过热重分析(TGA)验证,误差≤±0.5%。
3.JB/T135342018《锂离子电池浆料粘度测试方法》
专注于浆料流变性能检测,明确不同测试条件下的粘度标准:
测试条件:温度25±0.5℃,剪切速率0.1~1000s⁻¹,采用锥板或平行板夹具(直径60mm,锥角1°)。
粘度分类:
高粘度浆料(>10⁴mPa·s):使用低转速(如1~10rpm);
低粘度浆料(<10³mPa·s):使用高转速(如50~200rpm)。
重复性要求:同一样品两次测试结果偏差≤3%。
4.GB/T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
针对负极浆料中的石墨材料,规定:
振实密度:≥1.4g/cm³(通过振实密度仪测试)。
比表面积:10~30m²/g(BET法测定),影响浆料分散性。
杂质含量:Fe≤100ppm,S≤0.05%,避免电池自放电。
5.GB/T382972019《锂离子电池用聚偏氟乙烯》
针对粘结剂PVDF,规定:
分子量:重均分子量(Mw)需在50万~150万之间(GPC法测定)。
熔点:168~172℃(DSC法),确保涂布时的热稳定性。
纯度:挥发分≤0.5%,灰分≤0.1%,避免引入杂质。
三、锂电池浆料检测流程
1.样品制备
取样:从搅拌罐中取上、中、下三层浆料,混合后取500g作为测试样品。
预处理:若浆料含溶剂(如NMP),需在通风橱中静置30分钟,平衡挥发组分。
2.固含量检测(依据GB/T362802018)
步骤:
1.称量铝箔(约10g)于烘箱(120℃)中干燥至恒重(记为m₀)。
2.取2~3g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称量总质量(m₁)。
3.烘箱中干燥2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量(m₂)。
计算:固含量(%)=(m₂m₀)/(m₁m₀)×100,要求与工艺值偏差≤±1%。
3.粘度检测(依据JB/T135342018)
设备:BrookfieldDVIII旋转粘度计,配备ULA超低粘度适配器。
步骤:
1.校准仪器,确保转子垂直浸入浆料中(深度10mm)。
2.以50s⁻¹剪切速率预剪切1分钟,稳定后记录粘度值。
注意:每测试5个样品需清洗转子,避免残留影响结果。
4.粒径分布检测(依据GB/T362802018)
设备:马尔文Mastersizer3000激光粒度仪,分散介质为去离子水。
步骤:
1.浆料稀释至浓度0.1~0.5%(体积比),超声分散3分钟。
2.测定粒径分布,记录D10、D50、D90值,要求D50变异系数≤5%。
5.离子杂质检测(依据GB/T314862015)
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步骤:
1.浆料经0.22μm滤膜过滤,消解后稀释至100倍。
2.测定Na⁺、K⁺、Ca²⁺等阳离子,Cl⁻、SO₄²⁻等阴离子。
限值:总阳离子≤100ppm,总阴离子≤50ppm。
6.结果判定与记录
所有指标需符合对应标准要求,任一指标超标需重新搅拌或报废。
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编号、测试日期、仪器型号、原始数据及操作人员签名。
锂电池浆料检测流程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通过多指标协同控制确保浆料一致性,最终提升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