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肉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
2.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3. 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4. GB 5009.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5. GB/T 9695.19-2008《肉与肉制品 取样方法》
二、标准内容
1. GB 2707-2016规定了鲜(冻)畜、禽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限量、微生物限量等内容。如感官要求方面,鲜猪肉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无异味,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理化指标中挥发性盐基氮,鲜畜肉应≤15mg/100g,冻畜肉应≤20mg/100g。
2. GB 2760-2014详细说明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在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可作为护色剂、防腐剂,用于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和熏、烧、烤肉等,最大使用量为0.15g/kg,最大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为0.03g/kg ,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可防止亚硝酸盐超标带来的健康风险。
3. GB 29921-2013明确了肉制品等各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对于预制肉制品,沙门氏菌在n=5,c=0,m=0(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为致病菌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的情况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n=5,c=1,m=100CFU/g,M=1000CFU/g ,即5个样品中最多允许1个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在100-1000CFU/g之间。
4. GB 5009.44-2016涵盖了食品中氯化物测定的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方法。以滴定法为例,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原理是在中性溶液中,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氯化物,根据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氯化物的含量,通过准确测定肉制品中的氯化物含量,可监控产品的盐分添加是否符合标准,保障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
5. GB/T 9695.19-2008规范了肉与肉制品的取样方法。详细说明了采样工具、采样程序等内容,要求采样时应保证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例如对于批量产品,应按照一定比例从不同部位、不同包装中抽取样品,确保检测结果能真实反映整批产品的质量状况,避免因采样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偏差。
三、检测重要性
肉制品检测标准在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依据这些标准进行检测,能精准把控肉制品质量,防止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理化指标不合格等问题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遵循标准检测可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监管层面,这些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利于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肉制品行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持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