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食用植物油检测标准判定依据最新版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2. GB 5009.2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3.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4. GB/T 37514-2019《动植物油脂 矿物油的检测》
5. 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二、标准内容
1.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该标准整合修订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和《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 7102.1-2003)。完善了术语和定义,例如明确了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调和油等概念。删除了煎炸过程中植物油的羰基价指标。修订了酸价指标,根据不同品种植物油的特点,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相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米糠油、棕榈(仁)油、玉米油、橄榄油、棉籽油、椰子油等不同植物原油的酸价分别作出规定。修改了溶剂残留指标,将浸出工艺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包括调和油)的溶剂残留量下调为≤20mg/kg,并增加“压榨油溶剂残留量不得检出”要求,不再对植物原油要求溶剂残留指标。还增加了对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和标识的要求,规定食用植物调和油产品应以“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且鼓励注明产品中大于2%脂肪酸组成的名称和含量(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
2. GB 5009.2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主要用于测定食品中溶剂残留量,在食用植物油检测中,主要测试的为6号溶剂,其主要成分为正己烷、2,4-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环戊烷、环己烷、苯、正戊烷等。该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以准确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残留量,为判定植物油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3.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在食用植物油检测方面,规定了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等污染物的限量要求。依据该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需符合其规定的限量值,以此确保食用植物油在污染物方面的安全性。
4. GB/T 37514-2019《动植物油脂 矿物油的检测》
此标准专门用于检测动植物油脂中的矿物油。在食用植物油检测中,通过该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可准确判断植物油中是否含有矿物油以及矿物油的含量情况,防止矿物油超标的植物油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健康。
5. 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规定了食用植物油卫生指标的分析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卫生指标的分析。例如其对植物油的色泽观察有详细规定,需将试样混匀并过滤于烧杯中,油层高度不得小于5min,在室温下先对着自然光观察,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射光线观察并按特定词句描述色泽。对游离脂肪酸测定规定了原理,即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并规定了相应的试剂和精密度要求,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还对过氧化值、羰基价等指标的测定规定了原理、方法及精密度要求等。
三、检测方法
1. 溶剂残留量检测依据GB 5009.262-2016规定的方法,如采用气相色谱法等对6号溶剂进行测定。
2. 污染物检测依据GB 2762中规定的对应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铅、镉等重金属;荧光分光光度法用于检测苯并(a)芘等。
3. 矿物油检测依据GB/T 37514-2019规定的方法,如采用特定的色谱分析方法等。
4. 其他卫生指标检测依据GB/T 5009.37-2003规定的方法,如滴定法测定酸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