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抑菌洗手液洗净力检测标准及方法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9877.1-2005《特种洗手液》
2. QB/T 2654-2022《洗手液》
3. GB/T 34855-2017《洗手液(含抑菌型)》
4. GB/T 36758-2018《表面活性剂 家庭护理产品用液体洗净剂性能测试方法》
5. WS/T 628-201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二、标准内容
1. GB 19877.1-2005《特种洗手液》
该标准规定了抑菌洗手液的微生物指标,要求菌落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率≥90%。洗净力检测采用人工污染法,将标准污布浸泡在试液中振荡30分钟后,测定反射率计算洗净率。
2. QB/T 2654-2022《洗手液》
作为轻工行业标准,明确总活性物含量≥15%,pH值控制在4.0-10.0。洗净力测试采用帆布标准污布(碳黑-液体石蜡-橄榄油型),振荡频率150次/分钟,时间20分钟,洗净率需≥90%。
3. GB/T 34855-2017《洗手液(含抑菌型)》
该标准增加了有效成分检测要求,如三氯生含量≤0.3%。洗净力检测使用JA-1型污布,在40℃±2℃条件下振荡60分钟,通过白度仪测定反射率变化,计算洗净率和去污比值。
4. GB/T 36758-2018《表面活性剂 家庭护理产品用液体洗净剂性能测试方法》
规定了实验室模拟洗手过程的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手模装置和人工皮脂污染法。通过测定污染前后的质量损失计算洗净率,同时要求重复使用5次后仍保持≥80%洗净效果。
5. WS/T 628-201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作为卫生行业标准,重点规定了抑菌洗手液的毒理学评价要求。洗净力检测需同时满足机械力(搓揉次数)、化学力(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时间(作用30秒)的协同作用,通过菌落计数法验证实际去污效果。
三、检测方法
1. 污布制备方法
采用JA-1型标准污布(规格10cm×10cm),按GB/T 34855-2017附录A制备人工污染溶液。污染溶液由碳黑(5g/L)、液体石蜡(20g/L)、橄榄油(10g/L)组成,经60℃恒温搅拌30分钟后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自然晾干备用。
2. 振荡检测法
依据QB/T 2654-2022标准,将试液按1:200比例稀释,取500mL置于振荡仪中。投入污染污布后,设置振荡频率150次/分钟,振幅40mm,温度控制25℃±2℃,持续作用20分钟。采用YG(B)571D型织物摩擦色牢度仪配套振荡装置。
3. 反射率测定法
使用WSB-2型白度仪,按GB/T 3923.1标准方法测定污布反射率。测试前需用标准白板校准仪器,每个污布样品选取5个不同位置进行测定,取平均值计算洗净率(计算公式:洗净率=(污染前反射率-污染后反射率)/污染前反射率×100%)。
4. 人工皮脂污染法
参照GB/T 36758-2018标准,使用标准手模装置进行检测。将人工皮脂(含硬脂酸50%、棕榈酸25%、油酸25%)加热至40℃后均匀涂布于手模表面,称量污染质量。经试液洗涤后,再次称量手模质量,通过质量差计算洗净率。
5. 菌落计数法
根据WS/T 628-2018要求,采用中和剂冲洗法。将污染菌液(1×10⁶CFU/mL)接种于手掌模型,经洗手液作用30秒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收集菌液。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菌落数,计算抑菌率(抑菌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