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GB 6675-2025新国标落地,塑料玩具安全检测有哪些核心要求?新版标准对重金属和增塑剂管控有何升级?
答:
一、标准名称
GB 6675-2025系列标准是我国玩具安全领域的核心强制性标准,于2025年10月5日发布,202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替代GB 6675-2014系列标准。塑料玩具作为儿童高频接触产品,需严格遵循以下5项核心标准:
1. GB 6675.1-2025《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
2. GB 6675.2-2025《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3. GB 6675.3-2025《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
4. GB 6675.4-2025《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5. GB 31604.64-202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柠檬酸酯和癸二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 GB 6675.1-2025《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
该标准明确适用范围为1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各类塑料玩具,规定通用安全定性要求和强制执行措施。明确塑料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需低于0.1%,且可入口部件及软胶材料全覆盖该限值要求。要求产品需标注适用年龄范围、安全警示等永久性标识,中文标识字体最小高度不小于5mm,确保清晰可辨。同时确立国家强制性认证、监督抽查及召回等合规管理机制,为后续专项检测提供依据。
二. GB 6675.2-2025《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聚焦塑料玩具结构安全与物理特性,新增磁性部件专项要求,磁通量指数需小于50kG²mm²,防止儿童误吞磁体造成肠道损伤。跌落测试高度统一为85cm,模拟儿童使用中意外跌落场景,测试后产品不得出现断裂、脱落等安全隐患。电子玩具壳体需通过500N静态压力测试,按键类部件需承受50次以上循环按压无故障。含活动部件的产品需通过10万次操作模拟测试,确保结构完整性。明确可触及边缘不得存在危险锐利边缘,突出物需经过钝化处理,避免刺伤风险。
三. GB 6675.3-2025《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
细化塑料玩具阻燃要求,毛绒玩具面料燃烧速率需≤30mm/s,填充物垂直燃烧测试火焰蔓延时间≥7秒。电子玩具塑料外壳需通过灼热丝试验,确保高温环境下不发生易燃风险。标准明确禁止使用易燃性塑料材料制造玩具主体结构,对含有纺织物附件的塑料玩具,其纺织物部分需符合相应燃烧性能等级,避免火灾隐患。
四. GB 6675.4-2025《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大幅强化化学安全管控,可迁移重金属检测种类从8种扩展至19种,新增钴、钡等元素限制。塑料部件表面涂层铅含量限值从90mg/kg降至50mg/kg,镉、汞等重金属迁移限值严格至0.1mg/kg量级。要求企业提供符合REACH法规的SVHC物质声明,确保产品不含有高关注有害物质。检测覆盖玩具所有可触及塑料部件,包括外壳、配件及装饰涂层等。
五. GB 31604.64-202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柠檬酸酯和癸二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测定》
作为塑料玩具化学检测的配套方法标准,填补非邻苯类增塑剂迁移量检测空白。规定每批样品检测需进行空白对照,避免环境干扰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对6种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低至0.1~0.2mg/kg,定量限为0.2~0.5mg/kg,远低于GB 9685-2016规定的迁移限量。该标准为塑料玩具中新增增塑剂管控提供统一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方法
塑料玩具检测是保障儿童健康安全的关键防线,通过严格执行GB 6675-2025系列标准,可有效筛选不合格产品,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检测工作需覆盖全生产链条,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实施全流程管控。核心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检测采用ICP-OES法测定19种重金属迁移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增塑剂含量,遵循GB 31604.64-2025规定的方法验证流程;机械物理性能通过专用设备开展跌落、压力、疲劳测试,磁性部件采用磁通量测试仪检测;易燃性能借助燃烧测试仪测定燃烧速率和火焰蔓延时间。检测结果需满足标准明确的定量指标,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市场,切实降低儿童接触安全隐患的风险,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合规方向发展。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