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最新消防应急包GB/T检测标准有哪些更新?实施细则如何规范产品质量?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36750—2025《家用防灾应急包》
2. GB/T 5455-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
3. GB/T 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4. GB/T 8897.2—2021《原电池 第2部分:外形尺寸和电性能要求》
5.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36750—2025《家用防灾应急包》
该标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是家用防灾应急包的核心规范。首次将应急包划分为基础型和扩充型,基础型包含38项应急物品,覆盖多功能手电筒、高频口哨、急救毯、止血带等基本生存需求用品;扩充型针对火灾、洪涝、地震三种典型灾害场景定制配置,火灾场景增配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灭火毯、灭火器,洪涝场景配备漂浮式逃生绳、分体式雨衣,地震场景含阻燃防砸头套、多功能铲。包体需满足耐磨、耐腐蚀、防静电、抗撕裂、防水、抗跌落要求,从1米高度自由落下后,内部物品性能无异常。防水防风火柴需在浸水24小时后、10m/s-15m/s风速下可擦燃并维持燃烧;水和食品保质期不低于36个月,应急食品热量不低于5800kJ。手电筒满电照明不少于5小时,支持机械或太阳能充电,宜具备照明、报警、收音、对外充电功能,基础型需配备北斗模块实现卫星求救。
二. GB/T 5455-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
适用于应急包阻燃类组件检测,包括包体面料、阻燃服、防砸头套等纺织品。采用垂直燃烧法,以38mm高度的标准甲烷火焰对试样接触燃烧12秒,测定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及损毁长度。应急包相关纺织品需满足续燃时间≤5秒、阴燃时间≤5秒、损毁长度≤150mm的核心指标,确保火灾场景下不加速火焰蔓延。
三. GB/T 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规范应急包内电工电子类物品的抗跌落性能检测,涵盖多功能手电筒、卫星通信模块等。检测时将试样从规定高度自由跌落至硬质平面,基础型应急包整体跌落高度为1米,独立电子组件跌落高度为500mm。要求跌落后续燃时间、电气性能正常,无机械损伤、紧固件松动等问题,保障紧急情况下电子设备可靠运行。
四. GB/T 8897.2—2021《原电池 第2部分:外形尺寸和电性能要求》
明确应急包内配套原电池的技术指标,包括手电筒、报警器等设备的供电电池。电池容量需满足设备额定工作时间要求,手电筒配套电池应支持满负荷照明不少于5小时,储存期内自放电率≤5%/年。电池外壳需具备防漏液、耐腐蚀性能,在-10℃至45℃环境下能正常输出功率,符合应急场景下的环境适应性需求。
五.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规定应急包内饮用水的质量要求,水质需符合微生物、毒理指标、感官性状等各项规定。饮用水配备量不低于500mL/人,包装容器密封良好,无异味、无浑浊,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储存期间需保持水质稳定,36个月保质期内各项指标不偏离标准限值,确保受灾时可直接饮用。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方法
消防应急包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应急救援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标准化测试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杜绝“配置不足”或“质量不达标”问题,为家庭应急防护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检测结果可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帮助消费者精准选购,推动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化。
检测方法以抽样检测为基础,遵循“分项测试、综合判定”原则。包体性能采用耐磨试验机、防水试验箱、跌落测试台等设备,验证耐磨、防水、抗跌落等指标;应急物品按对应标准开展专项检测,如火柴的浸水燃烧测试、手电筒的续航与充电性能测试、饮用水的水质理化分析。环境适应性测试需模拟高温、高湿、低温等极端场景,确保产品在不同灾害环境下稳定发挥作用。检测数据需真实记录,不合格产品需限期整改,检测报告作为产品合规的核心依据,需明确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对应GB/T标准要求。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