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糟蛋作为特色蛋制品,其检测需遵循哪些国内标准?GB 系列标准中针对糟蛋的核心要求又包含哪些关键内容,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答:
一、标准名称
糟蛋检测需依据国内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检验方法等多个维度,为糟蛋生产、检验及市场监管提供明确依据,具体如下:
1. GB 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
2. GB/T 30645-2014《糟蛋》
3. 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4. 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5.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二、标准内容
1. GB 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
该标准为蛋与蛋制品通用安全标准,适用于糟蛋产品。在感官要求方面,规定糟蛋蛋壳应完整、清洁,无破损、霉斑;蛋内容物呈半流动状或胶冻状,质地均匀,无异味、异物。理化指标中,铅含量需≤0.1mg/kg,汞含量≤0.05mg/kg,镉含量≤0.05mg/kg,总砷含量≤0.05mg/kg。微生物指标要求,菌落总数≤50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不得检出。
2. GB/T 30645-2014《糟蛋》
此标准为糟蛋产品专用推荐性标准,进一步细化产品要求。感官上,除符合GB 2749-2015的基础要求外,还规定不同类型糟蛋的特色感官特征,如硬心糟蛋蛋黄呈半凝固状,溏心糟蛋蛋黄呈流动状,且具有糟蛋特有的醇香味,无酸味、臭味等不良气味。理化指标中,水分含量要求硬心糟蛋≤65%,溏心糟蛋≤70%;食盐(以NaCl计)含量为2.0%-6.0%;总糖(以葡萄糖计)含量≤8.0%;蛋白质含量≥10.0%。此外,对产品的净含量偏差也作出规定,单件净含量负偏差不得超过标注净含量的5%,批量产品平均净含量不得低于标注净含量。
3. 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糟蛋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硫腙比色法等。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首选方法,其检出限为0.005mg/kg,定量限为0.015mg/kg。检测时,需将糟蛋样品经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化后,导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283.3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反映糟蛋中铅的实际含量,满足GB 2749-2015中铅含量≤0.1mg/kg的要求。
4. 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标准明确糟蛋中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及甜味剂糖精钠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原理为样品经超声提取、离心净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对苯甲酸、山梨酸的检出限为0.005g/kg,定量限为0.01g/kg;对糖精钠的检出限为0.002g/kg,定量限为0.005g/kg。根据GB 2749-2015规定,糟蛋中苯甲酸、山梨酸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2g/kg,糖精钠不得使用,通过此标准检测可有效监控添加剂的合规使用。
5.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该标准规定糟蛋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操作流程包括样品制备、稀释、接种、培养、计数等步骤。样品制备时,需将糟蛋样品均质处理,制成1:10的样品匀液,再根据预估菌落数进行梯度稀释,选取2-3个适宜稀释度的匀液接种于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36℃±1℃培养48h±2h后计数。计数结果以CFU/g表示,需符合GB 2749-2015中菌落总数≤50000CFU/g的要求,该指标可反映糟蛋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预警产品变质风险。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方法
糟蛋检测对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及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可有效排查糟蛋中重金属、致病菌、违规添加剂等安全隐患,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同时,检测数据可为生产企业优化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也为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执法、规范市场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糟蛋检测方法需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对应标准方法,如重金属检测采用GB 5009系列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微生物检测采用GB 4789系列中的平板计数法、生化鉴定法等;食品添加剂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检测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对样品采集、制备、检测、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糟蛋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