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第三方检测机构常用保健食品检测标准清单(2025版)——核心国标有哪些?如何保障检测准确性?
答:
一、标准名称
1.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
2.GB/T 22246-2025《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3.GB/T 45243-2025《保健食品中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
4.GB/T 45443-2025《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
5.GB/T 22247-2024《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适用于各类保健食品,明确保健食品定义为“具有一般食品共性,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且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标准规定理化指标(水分、灰分等)、污染物限量(铅≤0.5mg/kg、总砷≤1.0mg/kg、总汞≤0.3mg/kg)、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100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等基础要求,是保健食品检测的强制性底线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需据此开展安全性基础筛查。
二.GB/T 22246-2025《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测定》为2025年4月发布的修订标准,适用于片剂、胶囊、饮料等剂型保健食品中泛酸含量的测定。标准明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试样经酸解、酶解处理后提取目标成分,通过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5mg/100g,定量限为0.15mg/100g,相较于2008版标准,检出灵敏度提升30%,可满足营养素补充剂类产品的精准定量需求。
三.GB/T 45243-2025《保健食品中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覆盖6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咖啡因的同步检测,适用于各类保健食品。标准优化前处理流程,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技术去除基质干扰,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其中硫胺素检出限0.02mg/kg,咖啡因检出限0.01mg/kg,6种成分回收率均在85%-110%之间,解决多组分同时测定的交叉干扰问题。
四.GB/T 45443-2025《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将于2025年10月1日实施,与《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褪黑素》配套使用。适用于片剂、软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剂型,采用甲醇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检出限0.01mg/g,定量限0.03mg/g。标准明确不同剂型的前处理差异,如凝胶糖果需增加脱脂步骤,确保复杂基质中褪黑素定量的准确性。
五.GB/T 22247-2024《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适用于以淫羊藿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70nm,检出限0.005mg/g,定量限0.015mg/g。标准修订后细化试样制备要求,对含油脂类的软胶囊试样增加石油醚脱脂步骤,回收率稳定在90%-105%之间。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保健食品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安全的核心环节,其核心作用在于验证产品安全性与功效真实性:通过污染物检测排查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风险物质,通过功效成分检测确认宣称成分含量达标,通过非法添加筛查杜绝西布曲明、西地那非等违禁药物掺入。
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采用三类技术方法:理化检测依托GB 5009系列标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重金属、气相色谱法测农药残留;功效成分检测按对应GB/T标准执行,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为主;微生物检测依据GB 4789系列,采用平板计数法测菌落总数、选择性培养基法筛查致病菌。检测需严格遵循试样制备、提取净化、仪器分析、数据校准流程,确保结果符合标准要求,为监管执法与市场准入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