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雪糕安全如何保障?现行检测国家标准体系解读涵盖哪些核心内容?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59.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
2. 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 雪糕》
3. 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含2025年第1号修改单)
4.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5. 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 GB 2759.1-2015规定冷冻饮品的基础安全要求。感官指标要求产品色泽均匀,具有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无杂质。理化指标中,冰淇淋脂肪含量不低于5%,蛋白质不低于2.2%;雪糕脂肪含量不低于1%,蛋白质不低于0.4%。微生物限量明确菌落总数≤2.5×10^4 CFU/g,大肠菌群≤100 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得检出。
二. GB/T 31119-2014界定雪糕产品分类及技术参数。按原料组成分为乳脂型、植脂型和混合型,全乳脂雪糕脂肪含量≥8%。感官要求冻结坚实,细腻滑润,无明显冰晶和粗糙感。理化指标规定总糖≤25%,水分≤74%,酸度(以乳酸计)≤0.3g/100g。产品标签需明确标注类型及执行标准编号。
三. GB 2762-2022限定食品中污染物最高含量。冷冻饮品中铅限量≤0.3mg/kg,镉≤0.1mg/kg,汞≤0.01mg/kg。标准要求生产企业采取控制措施使污染物含量降至最低,限量指标基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制定,适用于所有冷冻饮品类别。
四. GB 4789.2-2022规范菌落总数检测方法。样品经1:10稀释后均质处理,采用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36℃±1℃培养48h±2h。计数选取30-300CFU范围的平板,结果以CFU/g表示。当菌落呈链状生长时,每条单链计为一个菌落,空白对照需无菌落生长。
五. GB 5009.5-2016规定蛋白质测定的凯氏定氮法。样品经消化、蒸馏后用滴定法测定,检测误差要求≤5%。方法适用于各类雪糕原料及成品的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作为产品营养标签标注依据。
三、检测实施与保障作用
雪糕检测贯穿生产流通全链条,生产环节需开展原料验收、半成品控制和出厂检验,流通环节由监管部门抽检和第三方机构委托检测。检测项目涵盖四大类: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快速检测,监控菌落总数等指标;理化分析通过凯氏定氮仪、液相色谱仪测定蛋白质、脂肪及添加剂含量;污染物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铅检测限达0.02mg/kg;感官评价由专业评审组进行盲样评分。这些检测通过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限值,防范微生物污染、添加剂滥用和原料污染风险,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