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酱卤肉检测标准有哪些?其中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具体内容是什么?检测对酱卤肉制品有何重要意义?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3586-2022《酱卤肉制品质量通则》
2. SB/T 10279-2017《熏煮香肠》(酱卤肉制品相关的行业标准,部分检测项目可参考)
3.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涉及酱卤肉制品添加剂使用规范)
4.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酱卤肉制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5. 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明确酱卤肉制品致病菌限量要求)
二、标准内容
一.GB/T 23586-2022《酱卤肉制品质量通则》:规定产品分类包括酱卤肉类、糟肉类、白煮肉类等。原辅料要求鲜、冻畜禽肉等应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要求涵盖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感官方面,色泽、滋味气味、组织形态需具有产品固有特征,无异味、杂质。理化指标如水分、蛋白质、食盐等依产品类别有不同规定。微生物指标明确致病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限量,还对生产加工管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作出详细要求,并描述了检验方法。
二.SB/T 10279-2017《熏煮香肠》:虽主要针对熏煮香肠,但部分指标对酱卤肉制品有参考价值。如理化项目中净含量、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食盐等检测要求,以及添加剂指标(山梨酸、苯甲酸、苏丹红等)、重金属及污染物限量(亚硝酸盐、铅、无机砷等)、微生物指标(致病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可用于规范酱卤肉制品相关检测。
三.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酱卤肉制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例如,规定了防腐剂山梨酸及其钾盐在酱卤肉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以防止添加剂滥用,保障食品安全。
四.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酱卤肉制品中铅、无机砷、镉、汞、铬、N-二甲基亚硝胺等污染物的限量值。如铅的限量,确保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确定酱卤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保障消费者免受致病菌侵害。
三、检测重要性,方法,作用
检测对酱卤肉制品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判断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在生产环节,检测能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包括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评估外观、色泽、滋味气味等;理化检验,测定水分、蛋白质、食盐、添加剂、污染物等含量;微生物检验,检测致病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检测流程一般为采样、制备样品、选择合适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记录分析数据、出具检测报告。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检测设备精准可靠,检测环境符合标准,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公正,为酱卤肉制品质量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