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花生酱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新增了哪些关键指标?
答:
一、花生酱相关标准列举
1. GB/T 1532-2008《花生》,规定了花生的质量要求等相关指标,为花生酱原料质量把控提供基础。
2.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增补公告2019年第6号),涉及花生酱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确保添加剂使用合规。
3. 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明确了花生酱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保障产品安全性。
4. QB/T 1733.4-2015《花生酱》,对花生酱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作出规定。
5. LS/T 3311-2017《花生酱》,涵盖花生酱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二、标准内容介绍
一.GB/T 1532-2008规定了花生的相关质量指标,如纯质率、损伤粒率、杂质含量等。纯质率要求达到一定比例,以保证用于制作花生酱的花生原料品质优良;损伤粒率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多损伤粒影响花生酱的口感和品质;对杂质含量也有明确限制,防止杂质混入花生酱生产环节。例如在实际生产中,原料花生的纯质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损伤粒率不超过5%,杂质含量不高于1% 。
二.GB 2760-2014及增补公告明确了花生酱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例如,某些抗氧化剂可用于防止花生酱氧化酸败,但使用量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像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以此确保在延长产品保质期的同时,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三.GB 2761-2017对花生酱中真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₁的限量作出严格规定,要求其含量不得超过20μg/kg。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严格控制其在花生酱中的含量对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因为花生在储存过程中易受黄曲霉污染,所以该标准对花生酱生产企业的原料筛选、储存条件等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QB/T 1733.4-2015从多个方面规范了花生酱产品。在感官要求方面,规定花生酱应具有正常色泽、滋味和气味,无异味、无霉变、无外来杂质;理化指标上,对水分、脂肪、蛋白质、酸价、过氧化值等都有明确范围,如水分含量一般应不超过6%,酸价(以脂肪计)不超过3mg/g,过氧化值不超过0.25g/100g;在标签及标志方面,要求清晰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
五.LS/T 3311-2017同样对花生酱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规范。在质量要求上,对花生酱的粒度、粗细度等物理特性有所规定,例如通过特定筛网的通过率需达到一定标准,保证产品质地均匀;微生物指标方面,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数量进行限制,如菌落总数一般不得超过10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CFU/g,霉菌和酵母不得超过50CFU/g,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性;在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上,规定了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防鼠防虫等条件,防止产品受到二次污染。
三、花生酱检测的作用
花生酱检测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花生酱中可能存在的真菌毒素、重金属、微生物超标以及食品添加剂滥用等安全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检测有助于企业监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监管层面,检测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花生酱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源头到终端构建起食品安全防线,保障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