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实施的调味料检测国家标准有哪些?如何依据这些标准进行检测?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45352-2025《鸡精调味料质量通则》
2. GB 31644-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
3.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4.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5.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1. GB/T 45352-2025《鸡精调味料质量通则》:该标准适用于鸡精调味料的生产、检验和销售。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如主要原料和辅料方面,鸡肉应符合GB 16869规定,谷氨酸钠(味精)符合GB/T 8967规定,食用盐符合GB/T 5461规定等;感官特性上,对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等有明确要求。同时涵盖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并描述了相应试验方法。
2. GB 31644-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定义复合调味料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液态、半固态或固态调味品。微生物安全指标方面,需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采用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理化指标包括重金属(铅、砷、汞等)依据GB 5009系列标准测定,针对含油脂固态调味料监测酸价、过氧化值,以氨基酸态氮表征鲜味物质质量,以水分活度预测微生物繁殖风险;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测重点监测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甜味剂(如糖精钠、安赛蜜)、色素(如柠檬黄、日落黄)等添加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验证是否符合GB 2760限量标准。
3.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规定了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等多种测定食品中水分的方法。例如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通过在规定温度下将样品干燥至恒重,根据减失的质量计算水分含量。
4.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适用于动植物油脂、食用油脂制品、油炸小食品、坚果与籽类食品、烘炒食品、方便面等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包含滴定法和比色法,滴定法原理为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消耗体积计算过氧化值;比色法适用于试样颜色较深或过氧化值较低的样品,通过检测特定波长下吸光度,计算过氧化值。
5.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适用于油脂、食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适用于浅色油脂样品,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钾(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根据消耗标准滴定溶液体积计算酸价;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各类油脂,通过自动电位滴定仪判断滴定终点,计算酸价。
三、检测重要性、方法
检测在调味料行业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确保调味料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例如检测微生物指标,能防控致病菌污染,避免食源性疾病;检测理化指标可监控产品品质,如酸价、过氧化值反映油脂氧化程度,影响产品风味和保质期。
检测方法多样,微生物检测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如菌落总数用平板计数法,致病菌检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结合PCR确证法;重金属元素测定参照GB 5009.268-201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食品添加剂分析采用GB 5009.28-2016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防腐剂等。在实际检测中,需根据不同标准要求,选择合适检测方法,严格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调味料质量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