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预制肉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GB原料安全要求具体包含什么?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3165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肉类》
2. 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3.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4. GB 31661-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5.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
二、标准内容
一. GB 3165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肉类》规定了预制肉类的原料要求,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在兽药残留等方面,需遵循相关标准的限量要求,以此保障消费者健康。
二. 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明确了食品中铅、镉、汞、砷等多种污染物在预制肉制品中的限量要求。例如,铅在不同预制肉制品中的限量有明确数值规定,通过限定这些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三.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对预制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限量做出规定。沙门氏菌在预包装预制肉制品中的限量需满足该标准要求,防止因致病菌超标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四. GB 31661-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对调制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原辅料采购、预处理、调制加工等环节提出要求。在原料肉验收方面,明确畜、禽产品原料应具有检疫证明,猪肉还应具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且鲜(冻)畜、禽产品原料应符合GB 2707 - 2016及相关标准规定。辅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并查验合格证明文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符合GB 2760 - 2024的相关规定。在原辅料预处理的安全控制上,强调依据冷冻畜、禽产品特性及加工工艺要求选择适宜解冻方法,解冻后畜禽产品中心温度不应高于4℃。
五.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对作为预制肉制品原料的鲜(冻)畜、禽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限量等方面作出规定。原料肉的色泽、组织状态等感官指标需符合相应要求,理化指标中的挥发性盐基氮等也有具体限量数值,以此保证原料肉的质量安全。
三、检测意义、方法、作用
预制肉制品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判断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检测方法涵盖微生物检测、理化检测、兽药残留检测等多方面。微生物检测采用显色培养基法、平板计数法等检测致病菌和菌落总数;理化检测运用滴定法检测过氧化值、酸价等指标;兽药残留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等确定兽药残留量。检测的作用在于及时发现产品问题,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进而推动预制肉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