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米粉检测的最新国家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如何具体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
2.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3.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4.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5. GB 4789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二、标准内容
1. GB 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该标准规定了淀粉制品的术语和定义、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等。在米粉检测中,其感官要求规定米粉应具有正常色泽、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且组织形态正常。理化指标方面,对水分、酸度、灰分等作出限制,如水分含量一般需≤16% ,酸度≤4.0mL/10g,灰分≤0.8% 。微生物指标则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执行,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致病菌等进行管控,以保障米粉的食用安全。
2.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此标准提供了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多种水分测定方法。在米粉检测中,直接干燥法较为常用,即将米粉样品置于101℃~105℃的电热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通过称量样品前后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米粉中一般水分含量的测定,能准确反映米粉的水分状况,水分过高易导致米粉霉变,影响品质和保质期。
3.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标准涵盖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和燃烧法等蛋白质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是常用的经典方法,将米粉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的氮转化为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测定米粉蛋白质含量可评估其营养价值,为产品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4.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针对米粉,该标准规定了铅、镉等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物的限量要求。例如,铅限量一般为≤0.5mg/kg ,镉限量≤0.1mg/kg。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仪器对米粉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防止因原料污染或加工过程引入导致重金属超标,保障消费者健康。
5. GB 4789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此系列标准包含多个具体微生物检测项目的方法。在米粉检测中,通过平板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要求一般米粉菌落总数≤1000CFU/g;采用MPN法测定大肠菌群,限量为≤0.3MPN/g ;霉菌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限量≤50CFU/g 。同时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进行检测,要求不得检出,以此确保米粉的微生物安全性。
三、检测作用与方法
检测在米粉生产中作用重大。一方面,可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检测重金属、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指标,防止有害物质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检测水分、蛋白质、酸度等理化指标,优化生产工艺,稳定产品品质。
检测方法多样,感官检测通过目测观察米粉颜色、组织形态,嗅闻气味判断有无异味,品尝滋味确认是否正常。理化检测方面,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水分、蛋白质、酸度、灰分等。微生物检测按照GB 4789系列标准,利用平板计数、MPN法等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致病菌。重金属检测常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设备检测铅、镉等重金属含量。食品添加剂检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测定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是否符合标准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