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豆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新增指标对检测工作带来哪些挑战?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271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豆制品》
2. GB/T 22106-2025《非发酵豆制品质量通则》
3. NY/T 1052-2025《绿色食品 豆制品》
4. Q/WZY 0004S-2025《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速冻豆制品》
5. GB 5009.5—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 GB 271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豆制品》规定了豆制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在微生物指标方面,对豆制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理化指标涵盖水分、蛋白质、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要求,不同类型的豆制品有着各自对应的指标范围 。
二. GB/T 22106-2025《非发酵豆制品质量通则》相较于旧版,范围有所扩大,新增了对一些新品种非发酵豆制品的规范。术语定义更为明确,减少行业内理解偏差。技术指标进一步细化,在感官特性上,对色泽、气味、口感等描述更精准;理化性质方面,如对不同类型非发酵豆制品的水分含量、蛋白质比例等参数规定更细致,微生物限量要求也更加严格。在生产过程管理上,新增原料选择标准,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对加工工艺流程也给出详细指导,包装存储方面明确了不同包装材料的适用范围和存储条件等。检测方法采用了更先进、更准确的手段,标签标识要求新增过敏原提示等关键信息。
三. NY/T 1052-2025《绿色食品 豆制品》适用于以豆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绿色食品豆制品 。该标准在原料要求上,豆类主原料需符合NY/T 285《绿色食品豆类》,辅料、食品添加剂等也需符合绿色食品或国家标准。在产品分类上有所扩充,如腐竹类增加鲜腐竹、鲜腐皮类别,并新增蛋白质指标。限量要求有调整,新增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铝、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项目的限量规定,部分农药残留限量值从严,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限量值调整为≤0.01mg/kg。微生物要求方面,调整了微生物限量值,新增散装即食豆制品致病菌限量。
四. Q/WZY 0004S-2025《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速冻豆制品》规定了速冻豆制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要求涉及感官指标,要求产品色泽正常、无异味、无杂质等;理化指标如水分含量需符合相应产品特性;微生物指标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执行 。检验规则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项目、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在包装、运输和贮存方面,规定内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输车辆需具备制冷能力,温度保持在≤-12℃,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卫生、通风、防潮、防鼠、无异味的库房中。
五. GB 5009.5—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明确了大豆及其制品蛋白质折算系数为6.25。该标准主要修改了适用范围、凯氏定氮法的取样量和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标准溶液和显色剂的储存条件和时间、燃烧法的适用范围和检出限、分析结果表述和附录C蛋白质折算系数表、精密度等内容,同时增加了附录B燃烧法校正曲线,使蛋白质测定方法更科学、准确。
三、检测重要性及方法
豆制品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规范行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营养成分不达标以及污染物残留等问题。
在检测方法上,针对不同指标采用不同手段。例如微生物指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培养计数;蛋白质含量测定按GB 5009.5—2025执行凯氏定氮法;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甜味剂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进行定量分析;重金属等污染物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检测。准确运用这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豆制品质量把关。
四、标准适用范围
GB 2712-2014适用于各类豆制品;GB/T 22106-2025适用于非发酵豆制品;NY/T 1052-2025适用于绿色食品豆制品;Q/WZY 0004S-2025适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速冻豆制品;GB 5009.5—2025适用于食品中蛋白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