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食品检测国家标准GB有哪些重要更新?新国标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7718-202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2. GB 10769-2025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3. GB 19302-2025 发酵乳
4. GB 4789.3-2025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5. GB 5009.5-202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 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强制标示内容、非强制标示内容以及豁免标示内容等。例如明确了食品名称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强调配料表需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在数字标签方面,通过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可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并获取有关食品成分、使用说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信息。同时,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引导消费者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且设置了2年过渡期以确保该标准在食品行业内顺利实施。
二. GB 10769-2025《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对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作出规定。技术要求涵盖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如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指标)、污染物限量(铅、砷等重金属限量)、微生物限量(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限量)以及其他要求(如不得添加氢化油脂、不得添加经辐照处理的原料等),以此保障婴幼儿食用此类食品的安全与营养。
三. GB 19302-2025《发酵乳》针对发酵乳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进行规范。在技术要求上,对发酵乳的感官特性(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理化指标(脂肪、非脂乳固体、蛋白质含量等)、微生物指标(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等有益菌数量以及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等都有明确细致的规定,确保发酵乳产品质量与安全。
四. GB 4789.3-2025《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的检验方法,包括适用范围、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检验程序、结果与报告等内容。详细说明了不同食品类别应采用的检验方法(如第一法为大肠菌群MPN计数法,第二法为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对设备的精度、培养基的配置、检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条件控制等都有严格要求,以保证大肠菌群计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判断食品受粪便污染程度和卫生质量提供依据。
五. GB 5009.5-202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规范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涵盖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燃烧法等多种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等方面。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如凯氏定氮法为经典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蛋白质测定,但操作相对复杂;分光光度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较低且对结果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食品样品初步检测等,为准确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三、检测的作用
食品检测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对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成分、品质等进行测定。通过检测可及时发现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性微生物、化学污染物、真菌毒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以及食品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标签标识是否合规等。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合法权益,避免食用不安全食品导致疾病;另一方面,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遵守法规标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推动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便其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