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最新聚酯类塑料制品检测标准GB/T有哪些?这些标准如何保障产品质量?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40006.9-2021《塑料 再生塑料 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 GB/T 41791-2022《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无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材》
3. GB/T 39827.1-2021《塑料 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物》
4. GB/T 39827.2-2021《塑料 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物》
5. GB/T 17931-2018《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
二、标准内容
1. GB/T 40006.9-2021:该标准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生塑料。在分类上,明确划分出食品级与非食品级。对食品级PET再生塑料,其卫生性能要求极为严格,比如重金属迁移量需控制在极低水平,以保障用于食品包装等接触食品场景时的安全性;非食品级则侧重于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要求。物理性能方面,拉伸强度需达到一定数值,通常应≥50MPa(依据相关测试方法),以保证材料具备足够的强度用于相应制品生产;化学性能上,对残留单体含量等有明确限制,如乙醛含量应≤特定值(具体数值依标准规定),防止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残留单体影响产品质量与性能。标准还详细规定了试验方法,如采用特定的色谱分析方法测定残留单体含量,通过规定的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检测拉伸强度等;检验规则涵盖抽样方案、判定准则等;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也有具体要求,标志应清晰标明产品类别、产地等信息,包装需确保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不受损坏等。
2. GB/T 41791-2022:主要规范无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材。产品分类按透明与否分为透明片材和不透明片材,且根据厚度不同进一步细分,如厚度<0.2mm为一类,0.2mm-0.5mm为另一类等。物理性能上,密度要求在一定范围,如1.35g/cm³-1.40g/cm³(具体依产品用途有差异);光学性能对于透明片材至关重要,透光率需≥88%(举例数值),雾度≤2%(举例数值),以满足如光学显示等对透明度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卫生性能方面,参照食品接触材料相关卫生标准执行,确保用于食品包装等用途时符合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包含密度测试采用浸渍法,光学性能测试使用专业的透光率雾度测试仪等;检验规则从组批规则到抽样检验程序都有明确说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片材包装应防潮、防划伤,运输过程避免剧烈颠簸等。
3. GB/T 39827.1-2021与GB/T 39827.2-2021:这两项标准聚焦用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物。分类同样为食品级和非食品级。食品级回收物在清洁度、杂质含量等方面要求极高,确保去除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如油墨残留量需≤0.01%(举例数值);非食品级则对回收物的外观、物理性能等有要求,外观上不允许有明显的变色、变形等缺陷,物理性能如特性粘度需维持在一定范围,0.70dL/g - 0.85dL/g(举例数值),保证回收物后续加工性能。试验方法涉及多种,如用光谱分析检测杂质,通过粘度测试设备测定特性粘度;检验规则明确不同批次的抽样数量与判定标准;标志需注明回收物来源、类别等,包装要便于运输与存储,防止二次污染。
4. GB/T 17931-2018:针对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在特性粘度方面,要求处于特定区间,如0.72dL/g - 0.82dL/g(具体依产品类型有微调),这对树脂的加工性能和最终瓶制品的质量影响显著;乙醛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1.5μg/g(举例数值),因为乙醛残留会影响灌装食品或饮料的气味与口感。还对树脂的色相、粒径分布等有要求,色相需符合规定的色泽范围,粒径分布均匀以保障加工过程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包括用特定溶剂溶解树脂后测定特性粘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含量等;检验规则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成品出厂检验都有详细流程;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树脂包装密封良好,运输过程避免高温、潮湿环境影响树脂性能。
三、检测的作用
聚酯类塑料制品检测通过对上述标准中各项指标的严格测定,能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在生产环节,检测可及时发现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如PET树脂的特性粘度不达标,会导致瓶坯注塑困难、瓶体强度不足等问题,通过检测能及时调整工艺或更换原料。在产品质量把控上,能确保制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如食品包装用PET材料的卫生性能检测,防止有害物质迁移至食品中,保障消费者健康。对于回收PET材料的检测,能促进资源有效回收利用,保证回收产品质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检测还能为企业提供改进产品质量的依据,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护市场秩序,让符合标准的优质聚酯类塑料制品在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