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补鞋胶企业检测标准有哪些?与行业规范存在差异吗?
答:
一、标准名称(补鞋胶作为胶粘剂的细分品类,需遵循胶粘剂通用标准及相关安全、性能规范,以下为主要适用标准)
1. 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2. GB/T 2793-2013《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3. GB/T 13354-1992《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 重量杯法》
4. GB/T 2794-2013《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5. HG/T 3075-2011《鞋用胶粘剂》
二、标准内容
一. 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该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其中,溶剂型胶粘剂中苯的含量不得超过0.1g/kg,甲苯+二甲苯的总和不得超过150g/kg,游离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g/kg,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20℃时的限量根据胶粘剂类型有所不同,如氯丁橡胶胶粘剂VOC不得超过800g/L,SBS胶粘剂VOC不得超过900g/L。水基型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g/kg,VOC不得超过100g/L,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的总和不得超过5.0g/kg。
二. GB/T 2793-2013《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此标准明确了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测定时,将一定量的胶粘剂试样置于规定温度的烘箱中,在规定时间内烘干,以烘干后试样的质量与烘干前试样的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不挥发物含量。试验温度通常为105℃±2℃,对于在该温度下易挥发或易分解的胶粘剂,可采用80℃±2℃或其他合适温度,具体温度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平行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3%,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三. GB/T 13354-1992《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 重量杯法》
该标准规定了采用重量杯法测定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方法。
使用一个已知容积和质量的重量杯,将试样装满并刮平,然后称量装有试样的重量杯质量,根据重量杯的容积和试样的净质量计算密度。重量杯的容积通常为50mL或100mL,测定时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3℃±2℃,试样也应在此温度下恒温。试验需进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0.002g/cm³,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四. GB/T 2794-2013《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旋转粘度计和流出杯测定胶粘剂粘度的方法。
旋转粘度计法适用于测定牛顿流体或近似牛顿流体特性的胶粘剂的粘度,根据胶粘剂粘度的大致范围选择合适的转子和转速,在规定温度(通常为23℃±0.5℃)下测定,待仪器示值稳定后读取数据。流出杯法适用于测定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胶粘剂的粘度,将试样在规定温度(如23℃±0.5℃)下恒温后,通过测定试样从流出杯流出规定体积所需的时间来表示粘度,单位为秒。不同型号的流出杯(如涂-4杯、ISO流出杯等)适用的粘度范围不同,需按规定选择。
五. HG/T 3075-2011《鞋用胶粘剂》
该标准针对鞋用胶粘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按产品类型分为氯丁橡胶型鞋用胶粘剂、聚氨酯型鞋用胶粘剂等。在性能方面,氯丁橡胶型鞋用胶粘剂的剥离强度(橡胶与橡胶)在标准条件下应不小于3.0kN/m,经过耐温试验(70℃±2℃,24h)后剥离强度应不小于2.5kN/m,耐水试验((23±2)℃蒸馏水中浸泡24h)后剥离强度应不小于2.0kN/m。聚氨酯型鞋用胶粘剂的剥离强度(皮革与橡胶)标准条件下应不小于4.0kN/m,耐温、耐水试验后的剥离强度也有相应要求。同时,该标准对胶粘剂的外观、适用期、固含量等也有规定,如固含量应不小于规定值(具体数值因产品型号而异)。
三、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及作用
补鞋胶检测对保障产品质量、消费者安全及行业有序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检测方法涵盖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如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含量,物理性能测试包括使用剥离试验机测定剥离强度、粘度计测定粘度等。这些检测能有效把控补鞋胶的有害物质释放量,确保其粘结性能满足使用需求,减少因胶粘剂质量问题导致的鞋子开胶等情况,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