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夹砂管检测有哪些重要标准?这些标准如何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1238-201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2. JC/T 2538-201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续缠绕夹砂管》
3. T/ZZB 1751-2020《连续缠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4. T/ZZB 1663-2020《非开挖施工用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5. T/SDGSY 1-2018《山东省复合材料行业团体标准——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道》
二、标准内容
1. GB/T 21238-201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规定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技术要求涵盖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巴氏硬度、树脂不可溶分含量、管壁组分质量百分含量、初始力学性能(如初始环刚度、初始环向拉伸强力等)以及长期性能(压力设计基准测定、长期弯曲应变)等多方面。例如在初始环刚度方面,不同规格的管道有对应的具体数值要求,用以确保管道在承受外部压力时的结构稳定性。
2. JC/T 2538-201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连续缠绕夹砂管》:针对连续缠绕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制定。对产品的材料、结构、性能等提出要求。在材料上,对增强材料、树脂、填料等的规格和性能有明确界定;在性能方面,包括环刚度、拉伸性能、水压渗漏性能等的指标规定,以此保障该类工艺生产的夹砂管质量达标。
3. T/ZZB 1751-2020《连续缠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规定了连续缠绕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全生命周期技术要求。重点内容有,力学性能上初始环刚度≥10,000N/m²(依据GB/T 5352平行板外载试验测定);材料组成方面,短切玻璃纤维含量≥5%(按GB/T 2577煅烧法检测)。以DN1200/PN0.6/SN5000管道为例,初始环向拉伸强力≥1,512kN/m,水压试验要求0.9MPa保压2min不渗漏,挠曲水平B径向变形率需达24% 。该标准还新增了套筒接头偏转角要求(DN>1800时≤0.5°)、细化短切玻璃纤维含量分级指标以及增加压力设计基准(PDB)验证要求等内容。
4. T/ZZB 1663-2020《非开挖施工用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主要针对非开挖施工这种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标准对该类夹砂管从原材料选择、产品结构设计到性能指标都有详细规定。例如在抗变形能力和连接密封性上,制定了适应非开挖施工特点的相关性能标准,以满足非开挖施工过程中对管道的特殊要求。
5. T/SDGSY 1-2018《山东省复合材料行业团体标准——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道》:对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道的各项指标进行规范。从外观质量、尺寸公差到物理力学性能,如环刚度、拉伸强度等都有明确的数值规定。在外观上要求管道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划痕、气泡等缺陷;在环刚度上,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设计要求划分了多个等级并给出相应数值范围 。
三、检测的作用
夹砂管检测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确保夹砂管质量符合标准,保障其在给水排水、石油化工等领域安全稳定运行。在检测方法上,原材料检测涵盖树脂、增强材料、填料等,如树脂检测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外观及尺寸检测精确测量直径、长度、管壁厚度等;力学性能检测包括环刚度测试、拉伸试验、弯曲性能测试等,像环刚度测试参照ISO7685标准,依据不同标准要求得出相应数值判断是否合格。这些检测能及时发现产品缺陷,为生产改进提供依据,促进夹砂管质量提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