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GB/T最新国家标准为膏药检测涵盖哪些内容?对膏药的质量把控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一、标准名称
1. GB/T 30127-2013《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2. GB/T 4851—1998《压敏胶粘带持粘性试验方法》(虽不是专门针对膏药,但常用于膏药持粘性检测)
3. 《中国药典》相关标准(涉及膏药的多项检测,如性状、鉴别、检查等方面)
4. T/HYBX 0004-2019《外用保健膏标准》
5. 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适用于膏药净含量检测)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30127-2013规定了采用远红外发射率和温升试验测定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方法,并给出了远红外性能的评价。适用于各类纺织产品,包括纤维、纱线、织物、非织造布及其制品等,虽不涉及医疗作用的评价,但对于含远红外功能的膏药布等纺织品材质部分的检测有重要意义。试验热板有效面积不低于直径60mm的圆面,温度(34±0.1)℃;远红外检测传感器检测波长范围满足5μm - 14μm;远红外辐射强度测定精度±0.1% 。对于一般样品,若试样的远红外发射率不低于0.88,且远红外辐射温升不低于1.4℃时,样品具有远红外性能,对于絮片类,非织造类,起毛绒类等疏松样品,远红外发射率不低于0.83,且远红外辐射温升不低于1.7℃ 。
二. GB/T 4851—1998适用于各种胶粘类制品的持粘性测试,包括医用贴剂(含膏药)。工作原理是把贴有试样的试验板垂直吊挂在试验架上,下端悬挂规定重量的砝码,用确定时间后试样粘脱的位移量,或试样完全脱离的时间来表征胶粘带防范拉脱的本领。可通过此标准检测膏药在皮肤上的粘贴持久度,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
三. 《中国药典》对膏药的规定较为全面。在性状方面,要求膏体应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黑膏药应黝黑、无红斑,白膏药应无白点 。鉴别上运用多种技术对主要药味的标志性成分进行鉴别,确认配方组成。检查项目包含水分、软化点、崩解时限、刺激性、致敏性、微生物限度等多方面,如软化点测定是指膏药因受热下坠达25mm时的温度,用于检测膏药的老嫩程度及黏性 。通过这些检测保障膏药的质量、安全性与有效性。
四. T/HYBX 0004-2019规定了外用保健膏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原料应符合相关规定,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理化指标上,标示性成分(配料中主要三种原料)应检出,总砷(As)mg/kg ≤ 2.0 。不同重量规格的产品净含量允许短缺量有明确规定,如3g及3g以下 ±10%,12g以上至30g ±6% 。微生物指标要求耐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 。该标准从原料到成品各环节规范了外用保健膏(包含部分膏药类产品)的质量控制。
五. JJF 1070用于规范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确保膏药产品的净含量符合标注,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净含量测量,判断其是否在规定的允许短缺量范围内。
三、检测作用
膏药检测通过上述标准执行,可有效保障产品质量。从成分角度,能确保有效成分准确、无有害成分;物理性能检测保证膏药的粘附性、持粘性、软化点等适宜,使其使用方便且效果稳定;微生物检测防止产品被微生物污染,避免使用者感染;净含量检测保障消费者获得足量产品。全面的检测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也促使企业生产更规范,提升膏药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维护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