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头盔检测标准最新解读: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规范

日期:2025-06-02 14:13:53 浏览:41
内容简介:问: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有哪些重要检测标准?这些标准如何保障骑行安全?答:一、标准名称1. 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2. 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二、标准内容一. 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该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它

问: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有哪些重要检测标准?这些标准如何保障骑行安全?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2. 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

头盔检测标准最新解读: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规范

二、标准内容

一. 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该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它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纳入规范,填补了此前的标准空白。按头盔适用对象分为A类头盔(摩托车乘员头盔)和B类头盔(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按头盔形状分为1型(全盔)、2型(3/4半盔)、3型(1/2半盔)。A类适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其中3型仅适用内燃机排量不大于125mL或电机额定功率总和不大于11kW的摩托车乘员、电动自行车乘员;B类仅适用电动自行车乘员。在尺寸规格上,参照国外标准新增了特小、特大两个规格,更新了头盔规格、头围尺寸及头型型号要求,以适应不同头部尺寸乘员的佩戴需求。

在结构方面,明确2型(3/4半盔)可选配护目镜,3型(1/2半盔)可选配舒适衬垫和护目镜。为提升头盔在低照度环境下的视认性,增加了壳体反光材料最低逆反射系数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头盔和实际存在的碰撞风险,优化了保护区和试验区位置。在质量限值上,A1、A2不大于2.0kg,A3头盔不大于1.2kg,B1、B2头盔不大于1.6kg,B3头盔不大于1.0kg。新增护目镜耐磨性要求,耐磨性测试后,护目镜应无影响使用的破损、凹陷等损坏,雾度应不大于10%。允许壳体外表面有超过5mm的突出物,但突出物应不影响佩戴者安全,且有超过5mm的硬质附着突出物时,应能通过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和摩擦力测试。对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B1、B2、B3类盔)的碰撞吸收能量要求进行了修改,同时将“在检验中壳体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出现裂口”更改为“试验完成后,壳体不得有明显碎片脱落(容易脱落的部件除外)” 。为清晰辨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对B1、B2、B3类盔,增加了摩托车乘员限制使用的图形标识和每顶头盔壳体外表面的后部应有用于识别头盔种类的标识的要求,并增加头盔种类标识的试验方法。

二. T/ZJBE 001—2020《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

该标准由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发布。规定电动自行车头盔应由壳体、缓冲层、佩戴装置等组成,可配置护目镜、遮阳镜等配件。壳体表面应坚固、平滑,边沿圆钝,涂层均匀,内表面可接触头型部位不应有超过2mm且半径小于1mm的突出物及尖锐物体,铆钉突出部分不应超过头盔外表面2mm,外表面不应有超过5mm的外部突出物(易脱落部件除外)。缓冲层形状、规格尺寸需适体,佩戴不移位,内表面不应有长度大于2mm的突出物及尖锐物体,且应厚度均匀并覆盖试验区。舒适衬垫和防风围脖使用的纺织品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需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应有刺鼻异味。佩戴装置部件应永久与佩戴装置或头盔连接,若有下颌系带,宽度应≥20mm,有系紧装置时应保留足够调节余量,佩戴扣等快卸装置打开方法应简单易行且防止误操作,打开机构部件应为红色或橙色,以100N±5N的力施加于该部件运动直线方向上时,佩戴扣不应被打开。护目镜应符合相关规定。全盔、3/4盔的保护区及试验区应符合特定规定,半盔、揭面盔、组合盔也有相应规定。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全盔、3/4盔应不大于1.6kg,半盔应不大于1.0kg。视野方面,左、右水平视野不小于105°,上视野不小于7°,下视野不小于45°。护目镜按规定方法测试,破碎时不得出现小于60°的碎片,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85%。侧向刚度性能测试时,最大变形不超过40mm,残余变形不超过15mm,壳体不得有碎片脱落(易脱落部件除外)。固定装置稳定性测试,头盔应不从头型上脱落,不得有系带撕裂撕断等现象。佩戴装置强度测试,在施加负载情况下,30s内应能打开搭扣,系带伸长量不得超过25mm,不得有系带撕裂撕断等现象,壳体不得有碎片脱落(易脱落部件除外)。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加速度峰值不超过400g,加速度超过200g的作用时间应小于2ms,加速度超过150g的作用时间应小于4ms,壳体不得有碎片脱落(易脱落部件除外),壳体裂口宽度不得超过2mm,长度不超过60mm。耐穿透性能测试,钢锥不得穿透头盔与头型产生接触,壳体不得有碎片脱落(易脱落部件除外),壳体裂缝宽度不得超过2mm,长度不超过以试验点为中心半径30mm的范围。

三、检测重要性

检测对于保障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检测能确保头盔符合相关标准,有效保障骑行者的生命安全。在检测方法上,针对不同标准内容有相应的专业检测手段。如检测固定装置稳定性,会模拟实际佩戴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检测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会利用特定设备模拟碰撞场景。检测作用在于筛选出不合格产品,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抽样、外观检查、各项性能测试、数据记录与分析、判定结果等步骤。抽样时需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在检测要求上,检测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和参数进行操作,检测设备需定期校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