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脱模剂有哪些最新检测标准?这些标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
答:
一、标准名称
1. JC/T 949-2020《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
2. GB 4806.15-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胶粘剂》(部分内容涉及与食品接触相关的脱模剂类似要求)
3. TSXWIIA003—2025《混凝土构件用脱模剂应用技术规程》
4. 相关企业标准(因企业标准数量众多且具有企业特定性,此处不列举具体编号和名称,仅作说明企业可依据自身产品特性制定标准 )
5. 行业协会推荐标准(部分行业协会针对特定行业应用的脱模剂会发布推荐性标准,规范行业内使用 )
二、标准内容
一. JC/T 949-2020《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规定脱模剂外观应无结块,呈均匀粘稠状,顶层无浮油,底层无析水。匀质性指标方面,液态产品密度应在生产厂控制值的±0.02g/cm³以内,粘度在生产厂控制值的±10%以内 ,pH值在生产厂控制值的±1.0以内且不低于5.0,固态产品含水率在生产厂控制值的10%以内,产品稀释至使用浓度应无分层离析、保持均匀状态,闪点不低于65℃,表面干燥成膜时间(不适用于水性脱模剂)在10min~50min。使用性指标要求能顺利脱模,保持棱角完整无损,表面光滑,混凝土粘附量不大于4.0g/㎡ ,耐水性能(不适用于水性脱模剂)按试验规定水中浸泡后不出现溶解、粘手现象,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面等二次作业无不利影响且粘结强度比不小于0.85,对钢模具锈蚀作用的钢制模具锈蚀面积比不大于0.2,能适应混凝土制品的养护工艺,在达到工艺温度参数的极限条件下,脱模性能合格。
二. GB 4806.15-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胶粘剂》:虽主要针对胶粘剂,但涉及食品接触相关的脱模剂需参考其对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如脱模剂需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不得释放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食品,生产企业需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杂质等,从源头保障食品接触安全。
三. TSXWIIA003—2025《混凝土构件用脱模剂应用技术规程》:要求脱模剂无毒、无刺激性气味,重金属限量符合现行相关规定,对混凝土构件、生物和环境无害,存储安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且不影响混凝土抹灰等后续工序,不影响模板正常循环使用且对模板不发生腐蚀,使用温度适应混凝土构件不同养护工艺。产品包装宜采用清洁、有密封盖的塑料桶、金属桶,包装桶标明产品名称等信息。运输中防止暴晒、雨淋及冰冻,装卸轻装轻卸,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场所,保质期自生产日期起12个月。产品出厂附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说明书涵盖主要特性及成分等内容,合格证包括生产厂名等信息。
四. 企业标准: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性制定,如某企业针对高性能塑料脱模剂,在产品纯度、特定成分含量、与特定模具材料兼容性等方面制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标准,以保证产品在高端塑料制品生产中的优异脱模性能和对模具的长期保护。
五. 行业协会推荐标准:如汽车零部件铸造行业协会针对铸造用脱模剂,推荐在高温铸造环境下的热稳定性指标,以及对铸件表面质量影响的量化标准,引导行业内企业使用更符合汽车零部件高精度要求的脱模剂。
三、检测作用、方法、流程
检测作用:通过对脱模剂进行检测,能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从质量角度,保证脱模剂性能稳定,如确保混凝土脱模剂顺利脱模,不损伤混凝土构件,保证表面质量,利于后续装饰等工序;从安全角度,检测有害物质等指标,避免脱模剂对操作人员健康及环境造成危害,如食品接触相关脱模剂检测确保无有害物质迁移污染食品。检测方法多样,外观通过直接观察;成分分析采用色谱、光谱等仪器分析;pH值用pH测试计测量;固含量通过烘干称重计算等。检测流程一般为确定检测项目,采集具有代表性样品,选择合适检测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测,记录数据并依据标准判定合格与否 。检测要求涵盖对检测人员专业资质、检测仪器精度校准、样品采集规范性等多方面,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检测结果才具可靠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