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膜紫外线阻隔率检测标准及方法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9656-2016《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 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
3. QC/T 1170-2022《汽车玻璃用功能膜》
4. GB/T 31849-2015《汽车贴膜玻璃》
5. 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二、标准内容
1.GB 9656-2016《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该标准明确要求前挡风玻璃及驾驶员视区部位的可见光透射比应≥70%,同时间接对紫外线防护提出要求。标准规定车窗玻璃贴膜后不得影响驾驶安全,结合行业共识,紫外线阻隔率需达到≥99%。条款5.8.2强调透光率与安全性的直接关联,要求贴膜不得导致玻璃整体性能低于原厂标准,为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检测划定了基础框架。
2.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
公安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中,第4.4条明确规定紫外线透射比≤1%,即紫外线阻隔率≥99%。标准采用分光光度法,在280-38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紫外线透射量。同时要求测试需覆盖贴膜全生命周期性能,包括加速老化试验后紫外线阻隔率衰减不超过2%。标准附录B提供了详细的检测设备技术参数,要求光谱仪波长精度±1nm,透射比测量误差≤0.5%。
3.QC/T 1170-2022《汽车玻璃用功能膜》
该汽车行业标准第5.4.2条将紫外线透射比限值定为≤1%。相较于其他标准,其创新点在于要求检测波长范围扩展至280-2500nm,覆盖紫外线A/B波段及近红外区域。标准第6.3.4条明确检测环境条件:温度23±2℃,湿度50±5%RH,消除温湿度对测试结果的干扰。同时规定抽样方案,每批次随机抽取3个样本,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GB/T 31849-2015《汽车贴膜玻璃》
国家标准第5.3条要求紫外线透射比≤2%,但行业实际执行中普遍要求更高。标准采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在300-380nm波段进行全波长扫描检测。特别规定检测样本需包含玻璃与贴膜组合体,模拟实际装车状态。第6.2.3条明确检测报告需包含:初始紫外线透射比、老化试验后数据、检测设备型号及校准证书编号。
5.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11.5.7条着重强调贴膜后车窗的透光性能,虽未直接规定紫外线指标,但通过引用GB 9656的相关条款,形成完整的检测体系。标准要求新车注册登记时,前挡贴膜可见光透射比必须≥70%,间接推动高紫外线阻隔率产品的应用。标准实施指南明确,检测机构需使用经计量认证的透光率仪,确保数据准确性。
三、检测方法
紫外线阻隔率检测方法
1.设备选型
检测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如PerkinElmer Lambda 950型,配备150mm积分球附件。设备需满足:波长范围200-2500nm,光谱带宽≤5nm,透射比测量精度±0.5%。校准需依据JJG 178-2007《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每年进行波长准确度、透射比示值误差等参数的计量认证。
2.样本制备
取300×300mm太阳膜样本,贴合于3mm厚浮法玻璃基板,消除气泡后静置24小时。参照QC/T 1170-2022标准,制备5组平行样本,分别进行初始性能检测和1000小时氙灯老化试验。
3.检测流程
(1)基线校准:空积分球状态下采集背景光谱数据
(2)参比测量:未贴膜玻璃基板的紫外线透射量测定
(3)样本测量:贴膜样本在280-380nm波段的透射光谱扫描
(4)数据处理:计算各波长点透射比,按公式:
紫外线阻隔率=1-(∑Tλ×Eλ)/∑Eλ
其中Tλ为各波长透射比,Eλ为标准太阳光谱辐照度
4.质量控制
依据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检测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设置质控样本:已知紫外线阻隔率98.5%的标准膜片,实测值偏差超过±0.3%时需重新校准设备。检测报告需包含:检测日期、环境温湿度、设备型号及校准有效期、检测人员签名等信息。
5.方法验证
实验室间比对采用En值法:|(x实验室-x参考)|/√(U实验室²+U参考²)≤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包含设备误差、人员操作、环境波动等分量,扩展不确定度应≤1.5%(k=2)。该方法已通过CNAS认可实验室验证,符合ISO/IEC 17025:2017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