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轻质氧化镁在2025年有哪些最新检测标准?化工行业对于轻质氧化镁的检测方法具体是怎样的?
答:
一、标准名称
1. HG/T 2573-2012《工业轻质氧化镁》
2. HG/T 3928-2012《工业活性轻质氧化镁》
3. YB/T 5206-2023《轻烧氧化镁》
4. 《中国药典》二部(2010版)中关于轻质氧化镁的相关标准
5. 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
二、标准内容
1. HG/T 2573-2012《工业轻质氧化镁》:该标准规定了工业轻质氧化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在要求方面,对氧化镁(MgO)含量作出规定,优等品需≥95.0%,一等品≥93.0%,合格品≥92.0% 。同时对氧化钙(CaO)含量也有限制,优等品≤0.8%,一等品≤1.0%,合格品≤1.5%。对盐酸不溶物、灼烧失量、铁(Fe)含量、锰(Mn)含量等也都有相应的指标要求。在试验方法上,氧化镁含量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将样品溶解于盐酸溶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氧化镁含量 。氧化钙含量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把样品溶解于盐酸溶液后,加入过量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接着用草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依据消耗的草酸标准溶液体积算出氧化钙含量。
2. HG/T 3928-2012《工业活性轻质氧化镁》:此标准明确了工业活性轻质氧化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要求包含氧化镁含量、氧化钙含量、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吸碘值等指标。例如,氧化镁含量要求≥92.0%,氧化钙含量≤1.0% 。堆积密度优等品范围在0.18 - 0.25g/cm³ ,一等品在0.18 - 0.28g/cm³ ,合格品在0.18 - 0.30g/cm³ 。比表面积优等品≥80m²/g,一等品≥60m²/g,合格品≥50m²/g 。吸碘值优等品≥120mg/g,一等品≥100mg/g,合格品≥80mg/g 。在试验方法中,堆积密度通过特定的堆积密度测定仪测定;比表面积采用氮吸附BET法测定;吸碘值按照规定的吸碘值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3. YB/T 5206-2023《轻烧氧化镁》:规定了轻烧氧化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要求涵盖了氧化镁含量、活性氧化镁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灼烧减量等指标。比如,对于不同牌号的轻烧氧化镁,氧化镁含量要求从≥80.0%到≥95.0%不等,活性氧化镁含量也有相应的范围规定。在试验方法上,活性氧化镁含量通过柠檬酸活性测定法测定,游离氧化钙含量采用甘油酒精法测定。
4. 《中国药典》二部(2010版)中关于轻质氧化镁的相关标准:按炽灼至恒重后计算,含MgO不得少于96.5% 。在鉴别方面,本品的稀盐酸溶液显镁盐的鉴别反应。氯化物检查时,取氧化钙项下供试品溶液1.0ml,用水稀释成25ml,依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1%) 。且规定本品含氧化钙不得过0.50%。
5. 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对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氧化镁(包括轻质)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作出规定。感官要求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理化指标中氧化镁(以MgO计)含量要求≥95.0%,氧化钙(CaO)含量≤1.0% ,盐酸不溶物≤0.05% ,灼烧失重≤5.0% ,重金属(以Pb计)≤10mg/kg ,砷(As)≤3mg/kg 等。微生物指标要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符合相应的限量规定。试验方法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三、检测方法
在化工行业中,针对轻质氧化镁的检测,化学分析法应用广泛。例如测定氧化镁含量常用的EDTA络合滴定法,利用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准确测定。仪器分析法也不可或缺,如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氧化铁含量,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物理性能测试同样重要,像堆积密度、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指标的测定,能有效评估轻质氧化镁的质量。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检测方法,可全面、准确地检测轻质氧化镁,保障其在各行业的应用质量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