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融雪剂检测标准有哪些更新?2025年融雪剂检测呈现怎样的趋势?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3851-2017《融雪剂》
2. DB23/T 1795-2016《城市融雪剂》
3. DB65/T 4330-2021《公路融雪剂使用技术规范》
4. DB34/T 1992-2013《除冰融雪剂》
5. JT/T 973-2015《路用非氯有机融雪剂》
二、标准内容
一.GB/T 23851-2017《融雪剂》:该标准适用于普通道路、桥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化雪和除冰。按施洒方式和氯化物含量重新划分类别。规定固体溶解速度需≥6.0g/min ,以体现融雪剂快速发挥作用能力;相对融雪化冰能力≥90%(I型对照氯化钠) ,是核心性能指标;pH值范围在6.0 - 10.0 ,确保对环境和道路材料腐蚀性在可接受范围;新增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指标来评估对环境植物影响,固体水分和水不溶物指标来控制产品纯度和稳定性;规定了碳钢腐蚀率、路面摩擦衰减率等指标要求 ,如严格控制对金属尤其是道路桥梁的腐蚀性,以及保障使用后路面的摩擦系数以确保行车安全;同时对汞、镉、铬、铅、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做出限制,保障生态安全。
二.DB23/T 1795-2016《城市融雪剂》:侧重于城市环境下融雪剂的使用规范。对融雪剂在城市道路、人行道、广场等场所使用时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要求。例如在融雪化冰能力上,结合城市实际需求规定相应数值;在腐蚀性方面,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中金属、混凝土结构较多,对碳钢、混凝土等的腐蚀率要求更为严格,以减少对城市设施的损害;同时关注对城市绿化植物的影响,对植物种子相对受害率限定在较低水平,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DB65/T 4330-2021《公路融雪剂使用技术规范》:针对公路场景,从融雪剂的选择、储存、使用剂量、喷洒方式等多方面做出技术规范。在融雪剂选择上,需考虑公路交通流量大、车辆行驶速度快等特点,要求融雪剂能快速融雪化冰且对路面摩擦系数影响小,保证行车安全;规定不同降雪量、气温条件下融雪剂的合理使用剂量,避免过度使用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储存条件提出要求,保证融雪剂在储存过程中性能稳定;规范喷洒设备和喷洒方式,确保融雪剂均匀覆盖路面,发挥最佳效果。
四.DB34/T 1992-2013《除冰融雪剂》:规定了除冰融雪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在技术要求方面,涵盖外观、密度、pH值、冰点、融雪化冰能力、腐蚀性等指标。外观需符合相应形态、色泽要求;密度需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产品质量均一性;pH值一般控制在适宜区间,减少对环境和设施腐蚀;冰点要求达到一定低温,满足不同寒冷程度地区需求;对金属、混凝土等材料的腐蚀性需控制在较低水平。
五.JT/T 973-2015《路用非氯有机融雪剂》:专门针对路用非氯有机融雪剂。要求产品以有机成分为主且不含氯化物,减少对环境和金属设施的氯污染腐蚀。在性能上,融雪化冰能力要达到一定标准,以保障道路畅通;对路面摩擦系数影响小,确保行车安全;生物降解性好,降低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同时对产品的稳定性、储存期限等也有相应规定。
三、检测重要性与方法
融雪剂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角度,可防止其对土壤、水体、植物造成污染和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从基础设施角度,能避免对道路、桥梁、金属设施过度腐蚀,延长使用寿命;从交通安全角度,保证融雪剂融雪化冰效果同时维持路面摩擦系数,减少事故发生。
检测方法多样,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确定融雪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组成 ;溶解性测试将融雪剂与水或其他溶剂混合观察溶解性能;融点测定利用熔点仪或差热分析仪等设备确定融雪剂融点;冰融效果评估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观察融雪性能和速度;环境影响评估测定融雪剂对土壤、水体和植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制备,然后按照相应标准和方法进行各项指标测试,记录数据并分析,最后得出检测报告。检测要求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确保检测设备精准、人员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