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粉作为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巧克力、饮料及烘焙行业,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终端产品质量。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及掺假问题是主要风险点。那么,送检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项目?检测标准如何选择?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微生物指标检测
1.菌落总数
GB 4789.2-2022规定限值≤5×10⁴CFU/g。需注意取样后24小时内检测,超过50℃的温可可粉需按GB 4789.26进行预处理。
2.霉菌和酵母菌
采用GB 4789.15-2022方法,限值≤100CFU/g。实验室需确认样品是否含抗真菌成分,避免假阴性。
3.致病菌检测
沙门氏菌(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GB 4789.10)为必检项。检出即判不合格,需使用增菌培养基提高检出率。
二、化学污染物检测
1.重金属含量
铅(GB 5009.12)限值0.5mg/kg,镉(GB 5009.15)限值0.3mg/kg。建议同时检测砷、汞,进口可可粉需符合欧盟No 488/2014标准。
2.农药残留
重点检测毒死蜱、溴氰菊酯等20种常用农药(GB 23200.113)。有机可可粉需额外检测百草枯等禁用农药。
3.二氧化硫残留
GB 5009.34规定限值≤50mg/kg。检测时需注意亚硫酸盐的形态转化问题。
三、营养成分分析
1.脂肪含量
采用索氏提取法(GB 5009.6),优质可可粉脂肪含量≥20%。低脂产品需验证脱脂工艺参数。
2.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GB 5009.5)检测时,需注意校正非蛋白氮干扰。蛋白质含量与可可品种直接相关。
3.灰分检测
GB 5009.4规定限值≤8%。数值异常可能提示掺入无机填料。
四、掺假鉴别检测
1.淀粉检出
碘显色法(GB/T 5009.9)可检出≥1%的淀粉掺假。需与天然多糖区分。
2.外源糖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GB 5009.8)可识别蔗糖、麦芽糖等添加糖。天然可可粉总糖含量应<5%。
3.可可壳含量
显微镜检(ISO 1114)结合黄烷醇检测,可判定壳体掺入量。商业级可可粉允许≤5%壳含量。
五、感官与物理指标
1.色泽检测
使用L*a*b*色度系统,优质可可粉L值应<50。颜色异常可能预示发酵或存储问题。
2.粒度分布
激光衍射法检测,99%颗粒应通过200目筛。粒度影响溶解性和口感。
3.水分活度
GB 5009.238规定应<0.6。数值超标会加速微生物繁殖。
以上就是关于可可粉食品安全检测必检项目清单的全部内容,聚检通实验室配备LC-MS/MS、ICP-MS等专业设备,可提供CNAS认可的全套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