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作为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根据GB/T 317-2018《白砂糖》国家标准,白砂糖的检测涵盖理化指标、卫生安全及感官要求等多个维度。那么,在送检时需重点关注哪些项目?不同等级的白砂糖检测标准有何差异?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白砂糖的核心理化指标
1. 糖分与还原糖分
糖分(蔗糖含量)是白砂糖的主要质量指标,优级白砂糖要求≥99.75%,一级≥99.65%,二级≥99.45%。还原糖分(如葡萄糖、果糖)过高会影响结晶稳定性,优级标准≤0.08%,一级≤0.15%。部分企业因工艺控制不当导致还原糖超标,如某品牌单晶冰糖检出0.32%,超标准1.7倍。
2. 色值与混浊度
色值反映糖品纯净度,精制白砂糖要求≤25 IU,但部分产品检出38 IU,超标52%。混浊度影响透光性,优级标准≤5度,一级≤7度。广西某企业生产的白砂糖色值达193 IU,超标准28.7%,主因硫漂工艺控制不当。
3. 水分与电导灰分
水分过高易导致结块,优级标准≤0.06%,一级≤0.07%。电导灰分反映无机盐残留,优级≤0.05%,一级≤0.10%。
二、卫生安全关键检测项
1. 二氧化硫残留
新国标GB/T 317-2018将二氧化硫限值从30 mg/kg放宽至100 mg/kg,与GB 2760保持一致。但部分企业仍超标,如某绵白糖检出22.8 mg/kg,超旧标52%。碳酸法工艺残留较低,亚硫酸法则易因过度硫漂导致超标。
2. 重金属与砷
砷限值≤0.5 mg/kg,重金属(以铅计)≤1.0 mg/kg。原料甘蔗若受土壤污染,可能导致重金属蓄积,需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精准测定。
3. 微生物限量
菌落总数≤1000 CFU/g,霉菌≤50 CFU/g。潮湿储存环境易滋生微生物,某批次白糖因仓储不当检出霉菌超标。
三、感官与工艺相关检测
1. 晶粒均匀度
优级白砂糖要求80%以上晶粒符合粒度范围,如粗粒(0.8~2.5mm)、细粒(0.28~0.8mm)。黑点数量需≤15个/㎡,较2006版标准更量化。
2. 不溶于水杂质
优级≤40 mg/kg,一级≤60 mg/kg。杂质多源于过滤不彻底,影响饮料、糖果等终产品口感。
四、企业送检注意事项
1. 区分产品等级
精制级与优级白砂糖的色值、二氧化硫等指标差异显著,企业需按实际等级选择检测标准。
2. 关注最新法规动态
GB/T 317-2018替代旧版后,二氧化硫、黑点等指标调整较大,检测报告需注明依据标准版本。
3. 第三方检测优选项目组合
聚检通建议常规送检套餐包括:糖分、色值、二氧化硫、微生物四项,费用约800-1200元。高风险企业可加测重金属与砷,全程周期5-7个工作日。
以上就是关于白砂糖检测指标的全部内容。聚检通作为CNAS认可实验室,提供GB/T 317-2018全项检测,数据精准符合FDA、ISO等国际标准,助力企业合规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