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其检测质量直接影响药品安全性与食品功能性。如何系统评估蒲公英原料及制品的合规性?本文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ISO国际标准,梳理核心检测项目与实施要点。
一、成分分析检测
1.1 有效活性成分定量
多糖含量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控制范围≥18%(干燥品计),符合药典"蒲公英项"指标要求。
黄酮类化合物检测:通过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含量,确保抗氧化功效。
挥发油成分分析:参照GB 5009.262-2016,检测单萜类、倍半萜类物质占比。
1.2 特征指标鉴别
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比对咖啡酸、绿原酸等特征斑点,验证原料真实性。
DNA条形码检测:防止伪品(如苣荬菜)掺混,确保基源准确性。
二、安全性检测
2.1 污染物筛查
重金属检测:铅(≤5.0mg/kg)、镉(≤1.0mg/kg)、砷(≤2.0mg/kg)等限值依据GB 2762-2017。
农药残留检测:覆盖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56种农残,采用GC-MS/MS法检测。
2.2 微生物控制
需氧菌总数:≤10⁴ CFU/g(非无菌制剂)。
霉菌酵母菌:≤10² CFU/g,执行《药品微生物检验指导原则》。
三、质量评价检测
3.1 物理特性检测
水分含量:烘干法测定≤12.0%(防止霉变)。
灰分检测:总灰分≤13.0%,酸不溶性灰分≤3.0%(控制泥沙杂质)。
3.2 加工特性验证
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18%,醇溶性浸出物≥12%(评估有效成分溶出度)。
粒径分布检测:超微粉碎品需满足D90≤45μm(影响制剂吸收效率)。
四、功能性验证检测
4.1 抗氧化活性评价
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0.5mg/mL(体外实验标准)。
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20μmol Fe²+/g。
4.2 抗炎活性验证
RAW264.7细胞模型检测:抑制NO生成率≥40%(浓度1mg/mL时)。
专业检测服务优选方案
蒲公英检测需匹配原料用途(药品/食品/保健品),例如药用蒲公英需额外检测蒲公英甾醇(HPLC法≥0.05%)。聚检通实验室持有CMA/CNAS双认证,提供:
全项检测报告(含COA、COC证书)
方法开发服务(应对新型污染物筛查)
生产质量全周期管控方案
提交检测需求至聚检通官网,可获取《药食同源原料检测技术白皮书》(含30+项蒲公英专属检测细则),专业技术团队支持48小时极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