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粗集料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与施工性能。粗集料检测需覆盖哪些关键指标?如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颗粒级配检测
1. 筛分试验是确定粗集料粒径分布的核心方法。依据GB/T 14685标准,通过方孔筛对4.75mm以上颗粒进行分档筛分,计算累计筛余量。级配不良会导致混凝土离析或孔隙率超标,例如某高速公路项目因9.5-19mm颗粒占比不足37%,引发结构层开裂。
2. 最大粒径控制需结合构件截面尺寸,钢筋净距的1/4作为上限值。实际检测中发现,部分矿山破碎设备参数设置错误,导致26.5mm以上超规颗粒占比超5%,直接影响泵送性能。
二、含泥量与泥块含量检测
1. 含泥量测定采用淘洗法,重点控制0.075mm以下颗粒含量。某商混站曾因含泥量超标至3.5%(C30混凝土限值2.5%),导致28天强度下降18%。
2. 泥块含量检测需区分原状颗粒与破碎后泥团,水浸法处理后1.18mm筛上物烘干称重。某桥梁工程因泥块含量达0.8%(规范限值0.5%),引发预应力锚固区蜂窝缺陷。
三、压碎指标与坚固性检测
1. 压碎值试验模拟粗集料在压力下的破碎程度,12mm单粒级试样施加200kN荷载。检测数据显示,玄武岩压碎值普遍低于12%,而砂岩类材料常达18%-22%,直接影响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坚固性检测采用硫酸钠溶液5次循环浸泡,质量损失率需低于8%。某滨海项目未检测坚固性,集料在氯盐侵蚀下年损失率达15%,导致护岸混凝土表层剥落。
四、碱活性反应检测
1. 岩相法快速判定活性二氧化硅含量,辅以砂浆棒法进行长期膨胀率监测。长江流域某工程使用流纹岩集料,碱活性反应导致三年内膨胀率达0.12%(安全阈值0.1%)。
2. 快速检测法采用80℃碱溶液加速反应,14天膨胀率超过0.1%即判定为潜在危害。聚检通实验室曾通过XRD衍射分析,精准识别出安山岩中隐晶质二氧化硅含量。
五、吸水率与表观密度检测
1. 24小时吸水率反映集料内部孔隙率,花岗岩通常低于1%,而凝灰岩可达3.5%以上。某水工混凝土因未校正吸水率影响,实际水胶比偏离设计值0.05,引发抗渗等级下降。
2. 表观密度检测采用李氏瓶法,数据用于计算混凝土配合比中的体积参数。检测发现机制砂石粉含量超10%时,表观密度偏差可达80kg/m³以上。
六、针片状颗粒含量控制
1. 游标卡尺法测定长度方向与厚度方向比值超2.4的颗粒,占比超15%将降低混凝土流动度。某管桩生产企业因针片状颗粒达22%,导致离心成型阶段出现骨料分层。
2. 新型图像分析仪可实现自动识别,某铁路项目应用该技术后,检测效率提升3倍,数据重复性误差控制在0.8%以内。
七、有机物与硫化物检测
1. 比色法检测有机物含量,溶液颜色深于标准色时应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某河道整治工程因集料含腐殖质,导致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2小时。
2. 硫化物检测采用硫酸钡重量法,含量超1%会引发钢筋锈蚀。聚检通在西南某隧道工程中,发现集料黄铁矿含量达0.9%,及时更换料源避免质量事故。
以上就是关于混凝土用粗集料检测的全部内容,聚检通拥有CMA/CNAS双资质实验室,配备自动筛分机、液压伺服压力机等专业设备,检测报告获全国34个省市住建部门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