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类水产制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检测项目涵盖多个方面,具体有哪些呢?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微生物指标检测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反映了海鲜制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大量菌落滋生,意味着产品可能受到了微生物污染。比如冷冻虾仁,如果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加工车间卫生条件差,工人操作不规范,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这不仅影响产品口感,还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多来自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在海鲜制品中出现,表明产品有被粪便污染的风险。以鱼罐头为例,若检测出大肠菌群,可能是原料鱼在处理时未清洗干净,或者加工设备、包装材料受污染,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3.致病菌
常见的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副溶血性弧菌对海产品有较高的适应性,在虾蟹类产品中若检测出,消费者食用后易引发食物中毒,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这要求企业在捕捞、运输、加工等环节严格把控温度、卫生等条件。
二、理化指标检测
1.水分含量
合适的水分含量对海鲜制品的品质和保质期有重要影响。例如干制海参,水分过高易发霉变质,缩短货架期;水分过低则口感干硬,影响产品品质。企业需要精准控制水分,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2.盐分含量
盐在海鲜制品加工中常用作保鲜和调味。但盐分过高,会增加消费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过低则起不到应有的保鲜作用。像咸鱼,盐分检测尤为关键,企业要依据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健康需求合理调整盐分。
3.酸价和过氧化值
这两个指标反映油脂的氧化酸败程度。在油炸小鱼干等含油脂海鲜制品中,若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说明油脂已氧化变质,产生难闻气味和不良口感,营养价值降低,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三、添加剂检测
1.防腐剂
为延长海鲜制品保质期,企业会添加适量防腐剂。但超量使用或使用禁用防腐剂,如苯甲酸在某些海鲜制品中被禁止使用,却违规添加,会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2.护色剂
亚硝酸盐常被用作护色剂,可使肉制品呈现良好色泽。在海鲜火腿等产品中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用量。若超量,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亚硝胺,具有致癌性。
四、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检测
1.汞、铅、镉等重金属
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海洋污染,海鲜易富集重金属。像金枪鱼,若汞含量超标,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企业要关注原料产地,加强检测。
2.兽药残留
养殖过程中使用兽药防治病害,若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产品易出现兽药残留。如氯霉素在水产品中残留,会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海鲜类水产制品检测项目全解析的全部内容了,聚检通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检测团队,能精准高效地完成各项检测项目,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