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必检16项指标

日期:2025-03-08 08:50:52 浏览:107
内容简介:饮用天然矿泉水作为直接入口的包装饮用水,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GB 8537-16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生产企业需对水源及成品实施16项必检指标检测,涵盖理化、微生物、污染物及放射性四大类,确保产品合规性。一、理化指标检测1. pH值pH值反映水的酸碱平衡状态,标准要求6.5-9.5。检测采用

饮用天然矿泉水作为直接入口的包装饮用水,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根据GB 8537-16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生产企业需对水源及成品实施16项必检指标检测,涵盖理化、微生物、污染物及放射性四大类,确保产品合规性。

一、理化指标检测

1. pH值

pH值反映水的酸碱平衡状态,标准要求6.5-9.5。检测采用玻璃电极法,数值异常可能影响矿物质溶解状态或预示水源污染。

2. 总溶解固体(TDS)

TDS代表水中可溶性无机物总量,标准限值≥1000mg/L。检测需通过称量法,数值过低无法满足矿泉水定义,过高则需排查人为添加风险。

3. 钠、钾、钙、镁

四种常量元素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检测结果需符合水源特征指标范围。例如钙含量若低于申报值,需核查过滤工艺是否破坏矿物质结构。

4. 偏硅酸、锶

作为矿泉水典型特征指标,偏硅酸需≥25mg/L,锶需≥0.16mg/L(含量需标注±16%偏差)。离子色谱法可精准测定,数值不达标直接导致产品降级。

5. 碳酸氢盐、硫酸盐

检测界限分别设定为≥250mg/L、≥250mg/L。离子色谱法可避免氯离子干扰,超标可能引发口感异常或肠胃不适。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必检16项指标

二、微生物安全检测

6. 大肠菌群

采用滤膜法检测,要求0CFU/250mL。任何检出均提示生产环节卫生控制失效,需立即启动产品召回程序。

7. 铜绿假单胞菌

特定需氧条件培养法检测,限值0CFU/250mL。该菌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具有致病风险,生产管线消毒不彻底是主要污染源。

8. 产气荚膜梭菌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培养检测,限值0CFU/50mL。阳性结果反映水源可能受动物粪便污染,需重新评估水源防护区管理措施。

三、污染物控制检测

9. 铅、镉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限值分别为0.01mg/L、0.003mg/L。重金属超标多因地质构造异常,需重新评估水源开采适宜性。

10. 总砷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限值0.01mg/L。长期摄入超标产品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检测需排除试剂交叉污染导致的假阳性。

11. 硝酸盐、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检测,限值分别45mg/L、0.1mg/L。数值异常增长可能预示水源受农业面源污染,需加密季度监测频次。

12. 溴酸盐

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检测,限值0.01mg/L。臭氧消毒工艺不当是主要成因,检测需在杀菌工序后12小时内完成。

四、放射性指标检测

13. 总α放射性

低本底α测量仪检测,限值0.5Bq/L。花岗岩地质构造区域水源需每季度复测,数据波动超过16%应启动水源替代预案。

14. 总β放射性

液闪谱仪测定,限值1Bq/L。检测需扣除钾-40本底干扰,异常结果需联合地质部门进行岩层放射性元素迁移研究。

五、标签标识验证

15. 特征成分标识符合性

采用ICP-MS对标签标注的锂、锶、锌等成分进行定量验证,实测值不得超出标称值16%偏差范围。

16. 水源地信息追溯

通过核素比值分析(如δ18O、δ2H)建立水源指纹图谱,确保标注水源地与实际灌装水源地质特征一致。

以上就是关于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必检16项指标的全部内容。聚检通检测依托CNAS认可实验室平台,配备LC-ICPMS、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等专业设备,可提供从水源评价到出厂检验的全周期检测服务,检测报告附CMA标记,具备法定效力。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