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毛面料的生产与贸易环节,色牢度是衡量产品品质牢度检测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面料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色彩稳定性。在进行羊毛面料检测时,需明确这两项检测的具体流程与标准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那么,羊毛面料摩擦色牢度与水洗色牢度检测具体包含哪些操作步骤?聚检通在这类检测中又能提供哪些专业支持呢?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羊毛面料摩擦色牢度检测流程
1. 检测样品准备:从待检测的羊毛面料上裁取尺寸符合标准的试样,通常为200mm×100mm,需保证试样无褶皱、无破损,且涵盖面料的经向与纬向。同时,准备标准摩擦白布,其尺寸一般为50mm×50mm,白布需符合GB/T 7303标准要求,确保无污渍、无色差。
2. 仪器调试与参数设定:使用摩擦色牢度测试仪,先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摩擦头压力是否符合标准(通常干摩擦压力为9N,湿摩擦压力为9N),摩擦次数设定为10次,摩擦速度控制在60次/min。聚检通在检测前,会对每台仪器进行严格校准,确保仪器参数精准,避免因仪器误差影响检测结果。
3. 干摩擦测试操作:将羊毛面料试样固定在仪器的试样台上,使摩擦白布固定在摩擦头上,调整摩擦头位置,确保其与试样表面紧密接触。启动仪器,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干摩擦测试,测试完成后,取下摩擦白布,待其干燥后,与标准灰色卡对比,评定干摩擦色牢度等级(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4. 湿摩擦测试操作:将标准摩擦白布用蒸馏水浸湿,挤干至含水量为95%-105%(通常取100%),然后按照与干摩擦测试相同的步骤固定白布与试样,启动仪器进行湿摩擦测试。测试结束后,将摩擦白布自然晾干,避免阳光直射,随后与标准灰色卡对比,评定湿摩擦色牢度等级。
5. 检测结果记录与判定:详细记录试样信息、仪器参数、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以及干、湿摩擦色牢度等级。若检测结果符合企业或客户指定的标准(如GB/T 3920-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则判定该羊毛面料摩擦色牢度合格;若不符合,则需分析原因,如面料染色工艺问题、染料选择不当等,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二、羊毛面料水洗色牢度检测流程
1. 检测样品与试剂准备:裁取羊毛面料试样,尺寸为100mm×40mm,同时准备相同尺寸的标准贴衬织物(如棉贴衬、羊毛贴衬,根据检测标准选择),将试样与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准备洗涤液,按照标准要求(如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配制,通常为含0.5%皂片的蒸馏水,浴比设定为1:50。
2. 水洗仪器设定与操作:使用耐洗色牢度测试仪,将配制好的洗涤液倒入仪器的洗涤杯中,放入组合试样,盖紧杯盖,设定洗涤温度(根据检测标准选择,如40℃、60℃,羊毛面料常用40℃)、洗涤时间(通常为30min)、旋转速度(40r/min)。聚检通在设定参数时,会严格依据检测标准及客户需求,确保每一个参数都精准无误,保障检测过程的规范性。
3. 洗涤后处理步骤:洗涤时间结束后,取出组合试样,用蒸馏水冲洗两次,每次冲洗时间为5min,然后在室温下晾干或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60℃),避免试样过度收缩或变色。晾干后,将试样与贴衬织物分离,分别观察试样的变色情况和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
4. 色牢度等级评定:将经过水洗处理后的羊毛面料试样与原始试样对比,使用标准灰色卡评定试样的变色等级;同时,将贴衬织物与未沾色的标准贴衬织物对比,评定沾色等级,两者均采用1-5级分级标准。若变色等级和沾色等级均达到指定标准要求,则判定水洗色牢度合格。
5. 特殊情况处理与报告出具:若在水洗过程中出现试样破损、缝线断裂等情况,需重新取样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聚检通会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报告中包含试样信息、检测标准、仪器参数、测试结果、等级评定等内容,确保报告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质量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羊毛面料色牢度检测项目 摩擦 / 水洗测试流程的全部内容了,聚检通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经验丰富的检测工程师团队、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能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羊毛面料色牢度检测服务,帮助企业把控产品质量,降低贸易风险。企业若有相关检测需求,可直接联系聚检通,获取定制化的检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