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的阻隔性能直接决定包装内容物的保质期与品质稳定性,氧气与水蒸气性能的核心项目。在生产食品、药品包装用塑料薄膜时,需通过这两项测试把控产品质量,避免因阻隔性不达标导致内容物变质。那么,这两项测试具体依据什么标准执行?聚检通在测试过程中又有哪些专业操作呢?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氧气透过率测试
1. 测试原理与标准。氧气透过率测试采用压差法或等压法,压差法是在薄膜两侧形成固定氧气浓度差,检测低压侧氧气浓度变化来计算透过率;等压法是使薄膜两侧保持相同压力,通过传感器检测一侧氧气渗透量。目前行业常用标准有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ASTM D1434-2015《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率标准试验方法》。聚检通在测试时,会严格按照客户指定标准执行,若客户无特殊要求,则默认采用GB/T 1038-2000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规范性与可比性。
2. 测试关键参数控制。测试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结果影响显著,通常需将温度控制在23℃±2℃,相对湿度控制在50%±5%。聚检通的测试实验室配备高精度恒温恒湿系统,能实时监控并调节环境参数,偏差可控制在±0.5℃和±2%以内。此外,试样预处理也至关重要,需将试样在测试环境中放置至少48小时,消除内应力和湿度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聚检通会对每一批试样进行单独标记和预处理计时,避免遗漏或时间不足的情况。
3. 测试结果应用。氧气透过率结果以cm³/(m²·24h·0.1MPa)为单位,不同应用场景对数值要求不同。例如,食品包装用PET薄膜氧气透过率通常要求≤5cm³/(m²·24h·0.1MPa),聚检通会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领域,提供对应的行业参考标准范围,帮助客户判断产品是否符合使用需求。若测试结果不达标,还会协助客户分析原因,如薄膜厚度不均、原料配方问题等。
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
1. 测试方法分类。常见测试方法有称重法(杯式法)和电解法,称重法是将试样固定在装有干燥剂或饱和盐溶液的透湿杯上,通过定期称重杯体质量变化计算水蒸气透过率;电解法是利用电解传感器将渗透的水蒸气电解,根据电解电流大小计算透过率。GB/T 1037-2021《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试验方法》和ASTM E96/E96M-2022《材料水蒸气透过率标准试验方法》是主要参考标准,聚检通针对不同材质的塑料薄膜选择合适方法,如对厚度较大的PE薄膜常用称重法,对超薄的PP薄膜则优先采用电解法,以保证测试精度。
2. 试样准备与测试操作。试样需裁剪成直径74mm的圆形,边缘无褶皱和破损,聚检通会使用专用裁刀进行裁剪,确保试样尺寸精准。测试时,称重法需将透湿杯放置在23℃±2℃、相对湿度90%±2%的环境中,每隔24小时称重一次,连续称重至质量变化稳定;电解法可实时监测数据,测试时间相对较短,一般4-8小时即可得出结果。聚检通会根据客户对测试效率的要求,推荐合适的测试方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时间需求。
3. 结果解读与行业要求。水蒸气透过率单位为g/(m²·24h),药品包装用铝塑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要求≤0.1g/(m²·24h)。聚检通在出具报告时,会明确标注测试方法、环境条件和结果数值,并与对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对比。若客户产品用于出口,还会将结果换算成国际通用单位,方便客户应对海外市场的质量审核。
以上就是关于塑料薄膜阻隔性能检测项目:氧气 / 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的全部内容了。聚检通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CNAS和CMA双重资质,测试设备均定期校准,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能为企业提供精准、可靠的检测服务。企业若有相关检测需求,可直接联系聚检通,获取一对一的检测方案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