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直接关系患者术后感染风险与手术成功率。作为医疗环境控制的核心指标,其检测需遵循国家《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等标准,采用科学方法确保数据精准。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CNAS认证资质与专业团队,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空气洁净度检测服务,助力院感防控体系优化。
(一)沉降菌法检测流程
1. 操作方法
将直径90mm的琼脂培养皿置于距地面0.8-1.5m检测点,暴露30分钟后密封。培养皿在37℃恒温箱培养48小时,统计菌落总数。布点遵循手术区5点、周边区8点的原则,覆盖关键操作区域。
2. 检测目的
评估空气中自然沉降微生物浓度,反映常规状态下细菌污染水平。此方法可直观体现手术室日常维护效果,对术后感染风险具有预警作用。
3. 质量控制要点
培养皿需提前验证灭菌效果,操作人员应着无菌服并处于下风向。检测前12小时需停止净化系统自循环,确保环境状态稳定。
(二)浮游菌采样法实施规范
1. 仪器配置
采用六级筛孔撞击式采样器,流速设定28.3L/min。采样头距地面1.2m,每个点位采样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培养基脱水影响结果。
2. 核心价值
捕获悬浮微生物气溶胶,检测动态环境中的实时菌落数。特别适用于评估人员活动、设备运行时的空气洁净度波动,为行为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 误差控制
采样前后需进行流量校准,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15%-20%。阳性对照试验需每月实施,确保检测系统灵敏度。
(三)粒子计数器测定技术
1. 操作流程
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在28.3L/min流量下检测。0.5μm和5μm粒径粒子需同步记录,每个测点连续采样3次,每次读数间隔1分钟。
2. 技术优势
实时显示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变化,精准判定洁净度等级。检测数据可生成粒子浓度曲线,为净化系统性能评估提供动态参数。
3. 注意事项
检测前需完成设备自净,采样管长度不超过1.5m。当浓度超出量程时,应启用稀释装置避免数据失真。
(四)压差监测标准
1. 检测方法
使用微压差计测量相邻区域气压梯度。每间手术室设置3个监测点,门开启状态下仍应维持≥5Pa正压差。
2. 管理意义
确保空气定向流动,防止污染空气逆流。压差数据异常往往预示建筑密封失效或空调系统故障,需立即启动排查。
(五)温湿度联检机制
1. 检测规范
温湿度计布点距外墙≥0.5m,距地面1.2m。冬季温度维持22-25℃,夏季24-26℃,相对湿度恒定在40%-60%。
2. 控制价值
适宜温湿度既可抑制微生物繁殖,又能保证手术人员操作舒适度。数据异常可能影响精密设备性能,需建立实时监控系统。
(六)风速风量检测
1. 技术实施
在送风口15-30cm处布置测点,风速仪测量各点风速。计算截面平均风速,结合风口面积得出总送风量。
2. 系统验证
确保换气次数达到洁净度要求,Ⅰ级手术室截面风速需保持0.2-0.25m/s。风量不足将导致自净时间延长,增加感染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检测的全部内容,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配备英国CASELLA粒子计数仪、美国TSI风速仪等进口设备,检测报告获卫健委评审认可,已为华东地区127家三甲医院建立长效监测机制,确保洁净手术室持续符合院感防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