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PE)塑料作为通用高分子材料,其成分定性检测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应用安全。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标准化流程与设备优势,为工业领域提供精准的成分分析服务。本文系统梳理PE塑料红外光谱检测的核心方法及操作要点。
一、PE塑料红外光谱检测方法体系
透射法检测技术
透射法采用直接透射原理,需将PE样品制成厚度10-30μm的薄膜。操作时先使用热压机在150℃条件下模压成型,置于样品架后调整光程补偿。该方法可完整呈现2900cm⁻¹处的C-H伸缩振动峰、1470cm⁻¹的CH₂弯曲振动峰等特征吸收谱带,尤其适用于均质PE材料的基体成分识别。
衰减全反射法(ATR)
ATR技术通过晶体与样品表面接触实现检测,无需制样预处理。操作时将PE颗粒直接置于金刚石晶体表面,施加恒定压力保证全反射条件。该方法可清晰检测720cm⁻¹处的结晶特征峰,对PE制品表面添加剂、污染物等具有微区分析优势,检测深度控制在0.5-2μm范围。
漫反射法检测方案
针对PE粉体或纤维状样品,采用漫反射附件配合积分球采集信号。操作时需将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下,与KBr粉末按1:100比例混合压片。此方法可有效区分HDPE在730cm⁻¹与720cm⁻¹的双峰特征,以及LDPE的单一宽峰,特别适用于再生PE材料的鉴别分析。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配备显微镜的红外系统可实现μm级微区检测。操作时选择20×物镜定位样品,通过图像导航选择检测区域。该方法可解析PE材料内部0.5mm以上的成分差异,精确识别共混体系中LLDPE的特征1468cm⁻¹吸收峰,在多层复合薄膜分析中具有独特价值。
热裂解红外联用技术
对交联PE等难溶样品,采用热裂解器在600℃氮气氛围下裂解后检测。操作时设置裂解时间0.2-2秒,通过特征碎片峰判断材料类型。该方法可有效区分PE与PP在1380cm⁻¹处的甲基振动差异,特别适用于老化PE制品中氧化产物的定性分析。
二、检测方法选择原则
样品形态决定基础方法选择:薄膜制品优先透射法,不规则表面采用ATR技术,粉体适用漫反射法。检测深度需求影响技术组合,表层分析选择ATR,体相检测采用透射法。分辨率要求决定是否启用显微系统,常规检测使用4cm⁻¹分辨率,微区分析需提升至2cm⁻¹。对于复杂体系,建议采用多方法联合验证,如透射法与ATR法交叉比对,确保特征峰识别的准确性。
以上就是关于PE塑料红外光谱成分定性检测方法的全部内容,聚检通配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显微红外系统等先进设备,获得CNAS、CMA双重认证,检测范围覆盖PE原料、制品及改性材料,服务网络辐射全国20个工业基地,为企业提供符合ISO 11358标准的专业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