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塑料餐具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因此第三方检测至关重要。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专业设备与技术团队,可提供全面可靠的检测服务。那么,食品级塑料餐具检测包含哪些关键步骤?如何确保检测结果精准有效?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感官检测
1. 操作方法
检测人员通过目视、嗅闻等方式评估样品外观与气味。观察餐具表面是否光滑无杂质,闻是否有刺激性异味。
2. 目的
初步判断塑料材质是否符合食品级标准。异常色泽或气味可能提示添加剂超标或原料污染。
3. 作用
快速筛查不合格产品,为后续理化检测提供方向。
二、迁移量测试
1. 操作方法
将餐具接触模拟液(如醋酸、乙醇溶液),在特定温度和时间下浸泡。使用气相色谱仪或液相色谱仪分析迁移出的有害物质含量。
2. 目的
检测重金属(铅、镉等)及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否超标。
3. 作用
确保餐具在接触油脂、酸性食物时不会释放有害成分。
三、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
1. 操作方法
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样品,滴定测定溶液氧化消耗量。
2. 目的
评估可溶性有机物的迁移风险。数值过高表明材料稳定性不足。
3. 作用
预防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机物析出影响食品安全。
四、脱色试验
1. 操作方法
用棉球蘸取植物油或乙醇,反复擦拭餐具着色部位。
2. 目的
检查颜料是否牢固。食品级塑料应无颜色脱落现象。
3. 作用
避免色素随食物进入人体造成健康隐患。
五、微生物检测
1. 操作方法
采集餐具表面样本,在培养基中培养并计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
2. 目的
确认生产过程中是否达到卫生标准。
3. 作用
防止微生物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
六、材质成分分析
1. 操作方法
通过红外光谱(FTIR)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定聚合物类型。
2. 目的
辨别是否使用非食品级回收料或禁用材料。
3. 作用
从源头杜绝劣质塑料流入市场。
以上就是关于食品级塑料餐具第三方检测步骤的全部内容。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CMA/CNAS资质,严格遵循GB 4806.7等标准,为企业提供高效、权威的检测报告,助力产品安全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