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可能通过迁移污染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作为增塑剂,PAEs在塑料、涂层等材料中广泛应用,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先进技术,精准检测PAEs含量。那么,如何科学检测这些有害物质?不同方法的操作要点有哪些?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1. 操作方法
样品经粉碎后,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萃取。萃取液经浓缩、净化后,注入GC-MS系统分析。色谱柱通常选用DB-5MS等极性柱,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
2. 目的与作用
GC-MS能同时分离和鉴定多种PAEs,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0.01mg/kg。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的痕量分析,如油脂类食品接触材料。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 操作方法
样品经甲醇或乙腈提取,过滤后进样。色谱柱选用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波长设定224nm。
2. 目的与作用
HPLC适用于热不稳定的PAEs检测,如DINP、DIDP等大分子量酯类。前处理简单,但灵敏度略低于GC-MS。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1. 操作方法
将材料直接置于ATR附件上扫描,或采用KBr压片法。通过特征吸收峰(如1720cm⁻¹酯基峰)定性分析。
2. 目的与作用
FTIR用于快速筛查材料中是否含PAEs,但无法准确定量。常作为初筛手段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 操作方法
样品提取液与抗体结合,加入酶标物反应后,用微孔板读数器检测吸光度。
2. 目的与作用
ELISA适合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成本低,但易受基质干扰。主要用于DEHP等单一物质的半定量分析。
五、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
1. 操作方法
以CO₂为流动相,色谱柱为二醇基柱,联用质谱检测。样品需经超临界流体萃取预处理。
2. 目的与作用
SFC对高沸点PAEs分离效果好,绿色环保。但设备昂贵,多用于科研领域。
以上就是关于食品接触材料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全部内容。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CMA/CNAS资质,配备高精度GC-MS等设备,可提供合规性检测与风险评估服务,确保材料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