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涉及工业排放、空气质量评估及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随着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检测技术不断更新,2024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多项新标准,进一步规范废气监测流程。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长期关注行业动态,确保检测数据精准可靠。那么,当前主流的废气检测方法有哪些?最新标准又有哪些关键调整?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废气检测主要方法
1.离子色谱法(IC)
适用对象:硝酸雾、磷酸雾等酸性气溶胶。
操作方法:废气经碱液浸渍滤膜捕集,水提取后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电导检测器定量分析。
最新标准:
- HJ 1361-2024 规定硝酸雾测定,有组织排放检出限0.05 mg/m³,无组织0.004 mg/m³。
- HJ 1362-2024 针对磷酸雾,有组织排放检出限0.04 mg/m³。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适用对象:挥发性有机物(VOCs)、恶臭污染物(如苯甲醚、甲基叔丁基醚)。
操作方法:样品经吹扫捕集后热脱附,GC分离,MS定性定量。
最新标准:
- HJ 1363-2024 测定水中苯甲醚,检出限0.4 µg/L。
- 2025年征求意见稿新增罐采样-预浓缩GC-MS法,覆盖硫化氢等11种恶臭物,检出限0.4~1.7 μg/m³。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适用对象:大分子有机物(如阿维菌素B1a/B1b)。
操作方法:样品萃取衍生化后,HPLC荧光检测器分析。
最新标准:HJ 1364-2024 规定阿维菌素检出限0.03 μg/L,适用于多种水体。
4.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
适用对象: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
操作方法:利用气体对特定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定量,便携式设备可直接现场检测。
最新标准:2025年修订HJ 629,新增热湿法,检出限2 mg/m³。
5.吸附法
适用对象:低浓度VOCs、恶臭气体。
操作方法:活性炭或沸石吸附污染物,脱附后分析。
优缺点:净化效率高,但吸附剂成本高,需定期更换。
6.催化燃烧法
适用对象:高浓度可燃废气(如烃类)。
操作方法:废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
优缺点:处理效率>90%,但能耗高,易产生二次污染。
7.生物处理法
适用对象:可降解恶臭物质(如硫醇、硫醚)。
操作方法:微生物降解污染物,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废气。
局限性: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处理负荷有限。
二、最新标准关键解析
1.更严格的检出限
新标准普遍降低检出限,如硝酸雾无组织排放监测限值低至0.004 mg/m³,提升环境监管精度。
2.技术覆盖更广
新增便携式GC-MS、二噁英自动采样系统等要求,推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3.方法细分更明确
如HJ 1363-2024区分Scan/SIM模式,确保数据准确性。
4.强化质量控制
修订版HJ 629增加仪器核查记录表,规范操作流程。
三、检测流程优化建议
1.采样标准化
- 有组织废气采样体积需符合标准(如0.4 m³),避免数据偏差。
- 无组织监测点应避开干扰源,确保代表性。
2.设备选型匹配
高浓度废气优先催化燃烧法,低浓度VOCs选择吸附+GC-MS联用。
3.合规性管理
定期比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避免超标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废气检测方法及最新标准的全部内容。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CMA/CNAS资质,严格遵循HJ系列标准,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废气检测服务,助力绿色生产合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