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3836.8-2014《爆炸性环境 第 8 部分:由 “n” 型保护的设备》标准的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标准编号:GB 3836.8-2014。
2. 中文标准名称:爆炸性环境 第 8 部分:由 “n” 型保护的设备。
3. 英文标准名称: Explosive atmospheres — Part 8: Equipment protected by “n” type。
4. 发布日期:2014 年 12 月 31 日。
5. 实施日期:2015 年 12 月 31 日。
6.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7. 归口部门: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 起草单位:主要起草单位包括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等。
9. 起草人:吴建国、张刚、龚范昌等。
10.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230.20(爆炸性混合物)。
11.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67(安全技术)。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拟用于 2 区、22 区的电气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 IP54 的电气设备,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 15kV 或直流相应值的电气设备,不是依靠点燃、利用周围空气进行冷却的电气设备,通过非封装方式限制其表面温度的电气设备,以及无火花电气设备和拟用于 0、1、2 区和 20、21、22 区的非电气设备。
2. 设备分类:主要分为无火花设备(nA)、限制呼吸外壳(nR)、气密或封隔保护(nC 的一种)等类型。
3. 一般要求:制造商应提供涵盖本部分或相关部分要求的使用说明书,设备应能承受正常储存、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及相关间距应符合要求,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GB 4208-2008 规定的 IP54 等。
4. 特殊要求:对无火花型设备,明确其在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行(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和环境变化等)条件下均不能因点燃源点燃周围的爆炸性环境;对限制呼吸外壳,规定其设计应能限制气体、蒸气和薄雾的进入等。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石油化工行业:在石油炼化、化工生产等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例如,在油气开采现场的电气控制系统、监测仪表等设备中,采用 “n” 型保护的设备,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因电弧、火花或过热等引发爆炸事故,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制药行业:制药生产车间内,一些原材料和中间产物可能具有可燃性,形成爆炸性粉尘或气体环境。如在药物合成、干燥、粉碎等工序中的电气设备,运用 GB 3836.8-2014 标准规定的 “n” 型保护措施,能够降低爆炸风险,保障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粮食加工行业:粮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具有爆炸性,如面粉、谷物粉尘等。在粮食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的电气设备,如通风设备、输送设备的电机、控制箱等,按照该标准设计和安装,可避免因设备运行产生的点火源引发粉尘爆炸。
4. 喷漆车间:喷漆过程中挥发出的油漆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喷漆车间内的照明灯具、排风扇、喷漆设备等电气设备,采用 “n” 型保护方式,能有效防止点燃油漆蒸汽,确保喷漆作业的安全进行。
四、总结
1. GB 3836.8-2014 标准为爆炸性环境中 “n” 型保护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环节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2. 该标准在各相关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防爆电气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使设备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爆炸性环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