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GB 39220-2020《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限值及其监测方法》的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与实施日期:2020 年 5 月 20 日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自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
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主管单位为生态环境部,由生态环境部归口管理。
英文标准名:Limits and monitoring methods of total electric field of DC transmission project。
主要起草人与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为赵顺平、曹勇、邵海江、朱滢、李育敏、穆晨旸、叶垚栋、刘贵龙、吴剑、傅宗、郁丹炯、林远、李夏、邢劲松、王冠等,起草单位包括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二、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适用于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的监测、评价和管理。
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累计百分合成电场值等术语的定义。
限值要求:为控制合成电场所致公众曝露,环境中合成电场强度 E95 的限值为 25kV/m,且 E80 的限值为 15kV/m。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等场所的合成电场强度 E95 的限值为 3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监测技术要求:监测仪器应能同时测量出合成电场的大小和极性,并具备自动连续测量和记录功能,一般采用场磨来监测合成电场。对架空线路、换流站、建筑物等不同对象的监测布点位置、监测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质量保证:对监测人员、监测仪器、监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标准应用场景
输电线路建设与运行:在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可根据该标准对合成电场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线路的电磁环境符合要求,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在运行阶段,通过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合成电场超标问题,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换流站的环境管理:换流站在直流输电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周围的合成电场强度也需要严格控制。该标准为换流站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依据,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换流站对周边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潜在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批:在直流输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依据该标准对合成电场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审批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科研与技术开发:为相关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单位提供了统一的测试和评估方法,有利于开展直流输电技术的电磁环境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兼容性。
四、总结
重要意义:GB 39220-2020 标准的实施,为直流输电工程的合成电场监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加强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管理,规范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推动行业发展:该标准促进了直流输电技术的健康发展,使直流输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更加注重电磁环境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合成电场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提高了直流输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标准体系:作为首次发布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电磁环境标准体系,填补了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限值及监测方法方面的标准空白,为其他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