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39800.2-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2部分:石油、化工、天然气》标准介绍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4日。
实施日期:2022年1月1日。
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
归口部门:应急管理部。
英文标准名:Specificationfortheprovisionof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art2:Oil,chemicalandgasindustry。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40.01。
二、标准内容
范围:规定了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用人单位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的总体要求、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估及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不适用于该行业用人单位消防用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及管理。
总体要求: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原则、配备管理及配备流程按GB39800.1-2020执行。
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估:用人单位应结合行业安全生产特点,按照GB39800.1-2020中4.2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危害评估,可参考附录A所列的工种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并依据结果选择适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用人单位应根据辨识的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和危害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法可参考附录B,对于附录A中未涵盖的工种,用人单位应根据该工种作业特点,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估,并按GB39800.1-2020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同时,应按照GB/T18664进行呼吸防护用品的配备及管理,并考虑地域温度差异,为作业人员配备适宜的头部防护、防护服装、手部防护和足部防护等个体防护装备。
三、标准应用场景
石油开采: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油气泄漏、井喷等风险,需要配备防火、防爆、防毒等个体防护装备,如防静电工作服、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以防止油气中毒和爆炸事故对人体的伤害。
化工生产:化工企业涉及各种化学反应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如硫酸、液氨等。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有毒有害化学品,需配备相应的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防止化学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腐蚀和中毒。
天然气输送: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若管道泄漏,可能会引发爆炸和火灾。巡检人员和维修人员需配备防静电工作服、防爆手电筒、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等个体防护装备,以便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四、总结
GB39800.2-2020标准为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