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6660-2018《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惰化保护装置》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36660-2018《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惰化保护装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18年9月17日发布,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主管部门为应急管理部,归口部门为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会(TC113SC2)。
英文标准名为“Low-pressure carbon dioxide inerting protection equipment”。
主要起草人包括董海斌、刘连喜、张君娜等,起草单位有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等。
国际标准分类号为13.230,中国标准分类号为C83。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惰化保护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惰化、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惰化保护装置等关键术语,为行业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对装置进行了分类,依据汽化器类型分为水浴式和空浴式两类,并给出了相应的型号编制规则,便于识别和管理。
详细列出了装置的技术要求,涵盖设计参数、性能指标、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确保装置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规定了试验方法,包括气密性、强度、汽化性能、控流特性等多方面的测试,用以验证装置的性能和质量。
明确了检验规则,涉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不同阶段的检验项目和判定准则,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对使用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也进行了规定,要求说明书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以便用户正确理解和操作装置。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发电厂的煤粉制备过程中,该装置可有效防止煤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保障发电过程的安全稳定。
水泥厂等工业场所的煤粉制备环节同样适用,通过惰化保护降低粉尘爆炸风险,保护生产人员和设备。
天然气输配气场站,装置能防止天然气泄漏与空气混合引发爆炸,确保天然气输送的安全。
其他涉及易燃易爆粉尘或气体的工业生产环境,如化工、制药等行业,该标准所规范的装置也能发挥重要的安全防护作用。
四、总结
GB 36660-2018《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惰化保护装置》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导,填补了国内在低压二氧化碳气体惰化保护领域的标准空白。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中惰化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推动相关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