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云南
400 886 5719

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解读全文

日期:2025-11-12 16:53:47 浏览:3
内容简介: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解读全文一、标准的基本信息1. 发布时间与单位 :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 2 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于 2007 年 7 月 24 日由国家海洋局发布,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是我国海洋监测领域极具权威性和关键性的标准文件。它由国家标

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发布时间与单位 :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 2 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于 2007 年 7 月 24 日由国家海洋局发布,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是我国海洋监测领域极具权威性和关键性的标准文件。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管理,其英文标准名称为 “Marine monitoring - Part 2: Data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nalysis”,在国际标准分类号(ICS)中编号为 13.060.10,起草人汇聚了当时国内海洋监测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与学者,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历经多轮严谨的研讨与论证,精心雕琢出这一指导海洋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规范。

2. 标准定位与意义 :该标准在我国海洋监测体系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它承接了《海洋监测规范》系列标准中关于监测技术方法等基础要求,又为后续的海洋环境评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决策等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支撑,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坚实基石。从宏观层面看,它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监测事业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洋监测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微观层面而言,为众多从事海洋监测工作的基层单位和监测人员奉上了一本极具实操性的 “工作指南”,规范了日常监测数据处理流程,筑牢了数据质量的 “生命线”。

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解读全文

二、标准内容

1. 总体框架与适用范围 :该标准全面覆盖了海洋监测数据从采集到最终分析结果呈现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要点,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各类海洋监测活动,无论是常规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海洋生态监测,还是专项的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场景,均能依据此标准开展精准有效的数据处理与质量管控工作,为海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数据处理环节要求 :详细规定了监测数据的整理、审核、录入以及数据的初步分析等操作流程。例如,在数据整理阶段,明确了数据记录的规范格式,要求数据记录必须清晰、完整、准确,涵盖监测时间、地点、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等诸多关键信息,确保后续数据追溯有据可依。在数据审核环节,提出要建立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由监测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依次对数据进行审核把关,重点审查数据的合理性、一致性以及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等情况,对于存疑数据要进行复测或深入调查,杜绝 “带病” 数据进入后续分析环节。在数据录入方面,强调要采用专业的数据录入软件,建立数据录入的双重校验机制,即录入人员录入数据后,由校验人员对录入的数据与原始记录进行比对校验,防止因人为录入失误导致数据偏差,确保录入数据与原始监测数据高度一致。

3. 分析质量控制措施 :精心设计了多种质量控制手段,以保障监测数据在分析阶段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中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以及标准物质比对等方法。空白试验用于监测整个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或试剂干扰情况,通过在不添加待测样品的条件下,按照与样品相同的分析步骤进行操作,测定空白值,若空白值超出规定限值,则表明分析过程可能存在污染问题,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平行样测定则是对同一批次的样品进行重复测定,依据平行样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来评估分析过程的精密度,当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意味着分析操作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需重新进行分析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是向已知含量的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待测物质标准溶液,测定其在分析过程中的回收率,以此衡量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一般要求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特定的合理区间内,如对于大多数环境监测项目,加标回收率宜在 70% - 130% 之间,若回收率偏离此范围,需对分析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标准物质比对则是使用与待测样品基体相似、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物质,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的保证值进行比对,以此验证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如测定结果与保证值的相对误差超出规定范围,表明分析系统可能存在异常,必须进行相应的校准或维修操作后方可继续开展分析工作。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对海洋水体、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等不同介质的环境质量监测活动中,该标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监测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时,监测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水样采集、保存与运输,确保水样在采集后的第一时间放入低温保存箱,并在规定时间内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在实验室分析阶段,采用标准中规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先进分析技术,并遵循标准中的质量控制流程,开展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以及标准物质比对等操作。通过这些严谨的步骤,最终获得的海水重金属监测数据能够精准反映海域内重金属污染的真实状况,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污染物来源解析以及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助力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治理措施,守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2. 海洋生态监测实践中的关键支撑 :于海洋生态监测工作而言,该标准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监测人员获取高质量的生态数据。比如在开展海洋浮游生物监测时,依据标准要求,首先规范浮游生物网的选型、使用以及样品的固定和保存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品能够最大程度保持其原始形态和数量特征。在实验室对浮游生物进行分类计数和生物量测定过程中,遵循标准中的数据处理规范,对每次计数结果进行仔细审核与录入,并采用平行样测定等质量控制手段,保证浮游生物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精准的浮游生物数据对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研究海洋生态演变规律以及制定海洋生态修复方案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帮助生态学家们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动态变化,为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 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的应急保障 :在应对海洋污染事故的紧急关头,该标准是应急监测人员手中的一把利刃,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事故现场的监测数据,为应急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如当发生海上溢油事故时,应急监测队伍迅速赶赴现场,按照标准中的采样规范,对不同海区、不同深度的海水以及受污染的岸线沉积物进行科学采样。在临时搭建的现场实验室或返回岸基实验室后,依据标准要求迅速开展油类物质的分析测定工作,运用标准中规定的红外光度法、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等先进检测技术,并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环节,如开展空白试验以排除现场环境干扰、进行平行样测定确保数据精密度等。通过这快速而精准的监测流程,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溢油的种类、浓度分布以及污染范围等关键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溢油清除方案、评估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溢油事故带来的危害,保障海洋环境安全和沿海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四、总结

1. 对海洋监测工作的深远影响 :GB 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 2 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我国海洋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工作的前行道路。它为海洋监测人员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且严谨的规范体系,使海洋监测工作在数据质量把控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海洋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监测事业向高质量、标准化方向发展,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筑牢了坚实的数据根基。

2. 国际接轨与示范引领作用 :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海洋监测理念和技术方法,与国际同类标准接轨,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洋监测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海洋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示范模板,彰显了我国在海洋监测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和责任担当,为全球海洋监测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未来展望与持续完善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监测技术的不断革新,虽然 GB 17378.2-2007 标准在我国海洋监测领域已经发挥了十余年的关键作用,但面对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和日益复杂的海洋环境监测形势,我们应持续关注海洋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适时对标准进行修缮与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海洋监测工作的挑战,永远保持其在海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领域的核心地位,持续为我国海洋事业的繁荣昌盛保驾护航,书写海洋监测标准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