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510.13-2007《灯的控制装置 第13部分: 放电灯(荧光灯除外)用直流或交流电子镇流器的特殊要求》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该标准于2007年发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8年7月1日实施。它隶属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于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旨在规范放电灯(不包括荧光灯)用直流或交流电子镇流器的设计、生产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英文标准名为“Luminaires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ballasts for discharge lamps (excluding fluorescent lamps)”。起草人包括多位行业专家,国际标准分类号为29.140.10。

二、标准内容
条款概述了电子镇流器的基本要求,包括电气性能、安全性能和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具体要求涵盖输入电压范围、频率适应性、功耗限制等,以适应不同电网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同时,针对放电灯的特殊需求,标准对镇流器的启动特性、工作频率、光输出调节能力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灯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能高效、稳定地工作。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在工业照明领域,如工厂车间、仓库等,该标准指导电子镇流器的设计与选型,保障高亮度、长寿命的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稳定运行,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
2. 商业照明中,如商场、超市等场所,依据标准要求,电子镇流器能够与各种放电灯配合,实现精准的光输出控制,满足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3. 市政照明方面,如街道路灯、景观照明等,标准为电子镇流器提供了可靠性保障,使其能适应户外复杂环境,确保照明设施长时间稳定运行,提升城市照明质量,保障夜间出行安全。
四、总结
1. 该标准为放电灯用电子镇流器的生产制造提供了明确规范,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照明行业的健康发展。
2. 通过严格规定各项性能指标,它保障了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各类照明场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3.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标准的实施推动了电子镇流器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为照明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