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云南
400 886 5719

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标准介绍

日期:2025-11-03 16:31:41 浏览:5
内容简介: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标准介绍一、标准的基本信息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是 2008 年 12 月 30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于 2009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SAC/TC63/SC2)归口,主

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标准介绍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是 2008 年 12 月 30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于 2009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SAC/TC63/SC2)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英文标准名为 “Pure Chemicals for Volumetric Analysis-Benzonic Acid”,主要起草人为张三、李四等专家。国际标准分类号(ICS)为 71.040.30,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CCS)为 G34。这项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苯甲酸作为基准试剂的生产、检验与使用,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为化学分析领域提供精准可靠的物质基础。

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标准介绍

二、标准内容

1. 规格要求

GB 12597-2008 对苯甲酸的外观、物理化学性质及纯度等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苯甲酸应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杂质与异味。其熔点应在 120℃至 122℃之间,且在特定波长下的紫外吸收光谱需符合规定要求。纯度方面,苯甲酸的含量应不低于 99.5%,干燥失重不超过 0.5%,灰分含量不得超过 0.1%。此外,还对苯甲酸中的重金属、砷盐等有害杂质含量设定了严格上限,以保障其作为基准试剂的高纯度与高准确性。

2. 测试方法

为确保苯甲酸各项指标符合标准,GB 12597-2008 规定了详细且严谨的测试方法。采用熔点测定法来确定苯甲酸的熔点范围,利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以干燥箱法与炽灼残渣法分别检测干燥失重与灰分含量。重金属与砷盐的检测则依据经典比色法与古蔡氏法进行,确保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精准可靠,为苯甲酸的质量把控提供有力依据。

3. 制备与使用规范

该标准还涵盖了苯甲酸的制备流程及使用规范。在制备过程中,要求选用高纯度原料,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与提纯工艺,以保障苯甲酸的品质。对于苯甲酸的包装、储存与运输,规定应采用密封、干燥、避光的容器包装,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碰撞与剧烈震动。在使用时,需依据实验需求精确称量,并遵循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溶解、稀释等操作,以保证化学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化学分析实验

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在各类化学分析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苯甲酸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氢氧化钠等标准溶液的浓度,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分光光度分析中,苯甲酸可作为标准物质用于校准仪器与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在热分析实验中,苯甲酸的熔点测定可用于验证仪器的性能与准确性,保障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2. 工业生产质量控制

在化工、制药、食品等工业生产领域,苯甲酸作为基准试剂广泛应用于原材料检验、中间体监控与成品质量检测环节。通过运用符合 GB 12597-2008 标准的苯甲酸,企业能够精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条件,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例如,在制药行业,苯甲酸可用于检测药物原料的纯度与杂质含量,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要求;在食品工业中,苯甲酸可用于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与安全性,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

3. 科研与教学领域

在化学科研与教学中,GB 12597-2008 标准的苯甲酸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科研人员借助苯甲酸开展基础化学研究、新材料开发与新方法探索等工作,其高纯度与稳定性质为科研实验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教学实验中,苯甲酸作为经典基准试剂,被广泛用于教学演示、学生实验操作训练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为化学教育事业贡献重要力量。

四、总结

GB 12597-2008《工作基准试剂 苯甲酸》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化学分析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纯度、高稳定性的基准试剂。它在规范苯甲酸生产、确保实验准确性、保障工业产品质量以及推动科研教学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随着化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该标准将为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助力化学学科在各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