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595-2008《工作基准试剂 硝酸银》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2595-2008《工作基准试剂 硝酸银》于 2008 年 12 月 30 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 2009 年 9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该标准的英文名称为 “Working standard reagent - Silver nitrate”,主要起草人包括众多化学领域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71.040.30。

二、标准内容
本标准详细规定了硝酸银作为工作基准试剂的一系列质量要求。在外观上,硝酸银应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肉眼可见杂质。其化学组成明确,硝酸银(AgNO3)含量需达到一定纯度标准,同时对可能存在的杂质元素,如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等,设定了严格的限量指标,通过精密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确保其含量远低于规定值,以保障硝酸银的高纯度和稳定性,满足化学分析实验中对基准试剂的严苛要求。
包装方面,硝酸银需采用棕色玻璃瓶包装,每瓶净重有明确规格,且瓶身需贴有包含品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详细信息的标签,以便于实验人员准确识别和使用,同时防止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光照和空气影响而变质。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化学分析领域,硝酸银基准试剂主要用于银量法测定氯化物含量。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对水体中的氯离子浓度进行精准检测时,硝酸银作为滴定剂与氯离子发生反应,依据反应终点时消耗的硝酸银体积,结合其准确浓度,就能精确计算出水样中氯离子的含量,为水质评估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在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当对药物成分中的卤素含量进行质量控制时,硝酸银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帮助药企确保药品中卤素杂质含量符合药典规定,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此外,在材料科学中,对于某些含卤素的高分子材料或金属合金材料的成分分析,硝酸银基准试剂也是重要的分析工具,助力科研人员深入了解材料性能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推动材料研发和性能优化工作。
四、总结
GB 12595-2008 标准为硝酸银作为工作基准试剂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提供了全面且细致的规范指引,从源头上保障了硝酸银试剂的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它犹如一把精准的 “尺子”,在化学分析的诸多场景里,为测定氯化物等卤素离子含量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维护化学分析工作的严谨性、推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是化学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